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佛教改革倡议书[原创]

佛教改革倡议书[原创]

佛教改革倡议书

佛教自佛祖传法以来,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有说二千五百多年),其发展渊源的确久远,但观此二千多年人类的发展史,论变迁之巨,恐怕二千年变化不及现代百年变化。再看佛教传承的变化,其形式自唐至今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变化。戒律、寺庙、山门、僧众乃到修行的方式,一般严承往代传统(当然,在形式上、内容上的变化发展与充实历来自然是少不了的,在此仅相对而言)。到今天,佛教体系的运作方式虽然受现代社会的影响很大,但传统的内在的东西变化不大,而且这也是作为佛教自身所需要的,就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而言,也应该如此。但今天佛教界面临的问题是,传统与现势是否相适应,是否惬合,即传统佛教推广与发展方式是否适应现代社会。这类问题当然不仅是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所有,其实佛教界大德早有所思索。但身在佛门,欲提有违佛门经论之事,就我所知,佛门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

为何我要在此提‘佛教改革’呢?第一,本人身不在佛门,只存在冒犯的问题,而不存在违背的问题;第二,佛教系统的运作,特别是佛教的普法方式与现代社会差距太大,难以被社会普遍承认,也即难以真正融入主流社会;第三,‘诸法无常’,世事变迁,佛教从其形式而言,理应有所变化,不宜拘泥于旧形式;第四,精炼佛法,弘扬佛教精髓,造福大众。
首先让我们分析问题之所在。

1.        问题之一:佛子形象,立为社会的另类
首先在表面形式上至少是如此,为何?出家剃度一事,为僧者需剃光头穿僧衣,这一点立即将僧人与社会大众鲜明地区分开了,当然谁都明白这是佛门的传统,但这种传统在现代社会所造成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出家人,世俗人不把你当普通人看待,而出家人自己要证到对世俗眼光视若无物,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况且,为僧者的这种特别外貌打扮于无形之中拉开了与世俗人间的距离,与世人之间要做到流畅无碍的交流,何其之难,自不用说。所以仅从外貌打扮上,佛门立即被划入社会的另类了。

2.        问题之二:佛门自立院落,远离尘嚣,被动作为
有人也许认为当今信息社会,寺庙、山门里的僧众于天下事也是无所不知。显然这是事实,只要连上网,哪有什么不知道的事?但问题是,僧众在为谁弘法?济渡何人?也许又有人说,现在旅游业如此发达,哪个山门不是人山人海。但弘法为何一定要立起山门,只待有缘人来?现代城市人心态完全掩没在物欲之中,闲时光顾一番山门,哪能那么容易就明白佛门的作为?所以佛门被世人所误解乃至歪曲,完全是佛门被动作为,远离尘嚣的原因。

3.        问题之三:佛门不深求世间学问
也许有人说,这句话太过武断,但事实上,佛门僧人虽然对当今科学知识了解很多,但很少听到有人专门会去钻研它们(有谁能举证,哪位僧人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其实就连佛学佛教本身作为一门学问努力钻研的人也为数不多。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佛门人才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很有看不起世间学问的背景。崇尚佛法的同时,视世间学问为一般机巧或机辩之道。其实,佛祖倡导大乘佛法,要求为僧者精通世间学问,方能做到‘行为世范、学为人师’,为世人所敬仰而走上大乘修行的道路。不通世间学问,在当今社会自然就少了很多与高层知识分子交流的机会(要知道这个社会发展的真正主导者,高级知识分子是重要的角色),而更负面的影响则是被世人看成是避世者,避世者与消极处世者自然不会受世人的关注与热爱了。

4.        问题之四:佛门藏垢纳污,而不力求剔除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佛门在中国向来与迷信并论,虽然当今有不少大师弘法,力陈佛学非迷信(但世人听到者太少),但山门与庙宇中的作为却让世人不得不沿袭一贯的看法。烧香、许愿成了人们入山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行为,而庙宇由此收到的香火费相当可观。这一点看来没有任何可以厚非的,但问题出在,有相当多的地方借此机会为游客解签算卦,并为此收取高额的费用。更有甚者,不约束僧人,令其到处化缘,由此让世俗庸人混杂其间,极大地损害僧人形象。而由于僧人文化素质不高、良莠不齐,造成各种不良影响者也时有发生,佛门于这种损害所做的严正反应世人却少有耳闻。

其实问题之深,并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而是限于本人对佛门佛学的了解。对于以上问题其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显然的。既然存在,那么我们就应提出改革。如何改革,以使当今佛教发展适应社会朝流,本人斗胆,在此提出以下几点:

1.        只立法度,废除剃度
从改变僧人的外貌开始,出家不再剃发,不再穿僧衣,使出家人在外形上与世人完全一致。这样,首先在形式上,将佛子大众与世人融合在一起。其次,只设僧学院,严格控制长住僧众,即减少那些长期居住在寺庙里的僧众。只有具备相当水平者,方取得此权限(比如设立考核制度,如仿效唐时制度)。由此一方面可以防止山门成为避世所,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僧人无作为,更可以极大地提高僧众素质。

2.        精简佛学,创立佛门实证心理学
佛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因果、轮回、极乐等,然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世人都是没有办法或很难证得的理论,且很容易与迷信相关联。为此,有必要对一般世人有一定程度的回避与保留,即回避宗教的神秘色彩,而以戒、定、慧为主,建立起一整套适合现代人心理发展的理论(类似于印度奥修的方法,但要比其完善,应该是一门真正的且特别的心理学),而对于修行有素者再令其探讨轮回等问题。心理学是近年来的一门热门学科,对于现代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佛理在心理学方面的成就非一般世间心理学可比,因为其有一整套严格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所以这样宝贵的东西,如仅限于佛门规律而远离尘世不仅是非常遗憾,而且也是非常不应该的。佛法本来旨在解脱众生,并不一定非要限于往生极乐。

3.        改革僧学院教育制度
僧学院应该面向社会招生,且应该纳入到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之中,一方面可以由此改良生源,另一方面,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而不以另类自立。
另外,以心理学教育为主导,建立佛门心理学培训与实践基地,由此使社会了解佛学,也使佛门走向社会,从而也可以解决佛门供养问题。

4.        针对佛门形象弊病,建立完善的戒律体系
事实上佛门有自身非常完备的戒律体系,但为了避免引起世人对佛门佛法的误解,应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戒律,也即规章制度,并将其借助国家媒体公布于众。比如,明文规定,所有僧众自食其力,不得化缘。这样的条文如通过电视广播出去,估计那些冒充和尚尼姑讨钱的安徽、河南人只好改行了吧。对于哪些乱收费,乱搞迷信等方面如均能有所制止,何患佛门形象不能光大?
我在此的提法仅是一孔之见,且属一时想法,并非深思远虑,所以只能希望由此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师兄的注意。如由此而能得到弘扬佛法的目的,则我愿满足了。
大象师兄的观点真让我失望,如果动则搬出‘历代都高僧大德’,一切唯往代大德是瞻,哪用我在此胡说八道。所谓众生平等,依法不依人,能力自然各有差别,但资格只要是亲近佛门者哪个不具?
时势不同,自然方法不同,况且我所主张主要是表相与形式的问题,并非篡改佛学佛理,如果人人执于历史,甘于个人的本份事,当今社会佛门何以光大?如此作为,岂不正是一种宿命观点?与佛门的积极进取恐怕相差万里了,最多只是个人的事务,哪及整个佛门兴衰?看佛祖当时还是偏爱大乘,为何今天的佛门人物却少有胸襟开阔,眼光高远,为佛门兴衰入世不停奔波者?

TOP

呵呵,本人正是有所谓痴心妄想,的确自己这点微未学识哪能与大德比,即便往来于此间的各位师兄恐怕个个要比我高明。但事有可为与不可为之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属不智,但只要目标端正,即可无愧于心。
试想佛与普通人的差距何止千万倍,如以此类比,成佛之事对普通人来说何止于河伯之见汪洋?为何佛子仍然鼓励世人修行成佛?
再试想,如果整个佛门不要说人人有思改革进取心,只要有多数人具此心,虽说大众均是普通人,但真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事不能成功?但如人人如大象师兄,抱定陈见,只想照顾好自己的小圈子,虽则脚踏实地,但于光大佛门的大事就差远了。
任何事从不可能到可能,只要是好的方向,我们应该努力去做,而不应该一开始就找借口加以否定。
非常赞赏大象师兄精通古训,但本人认为学习古人精华的同时,更应该针对当代社会的具体问题,而不要一味只见古人,不见来者。古人的事业,还得要后来者光大,而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后来者必然居上!

TOP

兰海师兄的观点是将光大佛门的责任推向个人么?或以为这种事只应是祖师做的么?由此推之,一国之强盛是国家元首个人的事么?
请问师兄,祖师是谁立的?国家元首是谁选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佛门兴亡,难道是祖师负责?

TOP

兰海师兄的观点我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反驳,好象您是对的。
按兰海师兄的观点,我想大概是佛祖安排我到这里高谈吧,唉!真不知什么事是佛祖安排的,什么事不是佛祖安排的?兰海师兄可否清楚?什么样的力量才能与佛菩萨沟通?一片向佛心不够么?如果只有大德能沟通,千万佛子谁是他们的指路人?
我想说明一点的是,希望各位师兄能针对我所提出的所谓倡议中的观点加以批判分析,而不要只抓住提出这些观点的本人,评判其是否有资格做这件事,所谓依法不依人,难道各位师兄时时念念于怀发话者的身份么?况且即便我提出,难道将来一定是我领头做么?如有师兄如此推想岂不令人觉得滑稽么?为何如此着于皮相?或如此执于权威?
世事百态,佛门弟子也各有千秋,取向也各不相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发心无误,表相如何有什么关系?我在此浮躁,在此大谈乃至空谈,所为何也?难道各位师兄只见印禅不见其心么?只见其心,不见其所论之事么?见其事而不以为然么?
如以为然,各位师兄则作何想?何作为?等待佛祖安排么?一切由佛祖安排,要你佛子心何用?

再接兰海师兄的话‘佛教只是通过佛告知的方法找到真理’,不知兰海师兄所找真理是为个人还是为他人,如为他人,佛祖岂不早已找到?如为个人,师兄是否见得自私?

TOP

感谢兰海师兄的资料!承教大象师兄的观点!

历代大德自不必说,现代大德弘扬佛法方面的功果也自不必说。而如我这般平常人能做多大的事,自然也不必说。
但我要说一句,没有万能的大德,否则佛门在大陆不至于如此沉沦,但为何在海外却能如此兴旺,原因大致是各位大德法师们的偏见而少来大陆奔走。我为何认为他们有偏见?因为读了许多现代经文,称共产党为共匪者的确不少,试举一例,李长江是国民党将军,其跟随汪精卫投靠日本人充当日伪军,但他是金山活佛的弟子,所以讲经法师自然非常赞赏(具体证据可到网上查询)。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因为大德们不说不提,而认为我们的提法太大而至于如何狂妄。
实事上,少说多做的原则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如果人人都是少说多做,恐怕未必是件好事。试看一个国家,虽然一帮政客整天靠说嘴为业,且大都是一些空话甚至废话,但一个国家的兴衰如何能离得了这帮政客?所谓国家大计还不是来自政客,更不用说这帮人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所起的巨大作用。
对于佛教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脚踏实地,做自己修行中的本分事,那么关乎于佛门名气、形象、生计乃至发展的大事由谁来做?其实历史上舍弃自己大好的修行时间,而投入极大精力于佛门事业发展的大德也非常多。
现在大陆的情形,从物质方面而言,虽然不多,但温饱没有问题,佛子没必要因为缺少供养而到处化缘。也可以说,大陆对佛教的发展是鼓励的,政策也相当宽容,但为何却很少见佛门的声音,而且大众为何如此看不起佛门?佛门自身将原因归为未法时代,换言之,即归因为世人不可救药,但我不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佛法入世就是为了济渡世人,哪有因为世人愚昧而放弃的事?所以我认为佛门的作为,至少在大陆的作为就是被动作为,缺少积极性。
所以我提倡改革,其实这种思想并不全是我个人的观点,可以在许多文章中略见一二,比如四川大学陈兵教授,虽然他没有提‘改革’一词,但佛门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他还是提出了不少。
正是因为佛门在今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当不简单的问题,所以要改革,而且我提出从外相改革入手,因为名相的问题对于世俗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而且更改服饰问题其实是最难的事。
做任何事,除了不懈的努力之外,方法与途径非常关键,在现有方法手段未能起到良好效果的时候,我们有理由也非常有必要思考采取更好的方式。
显然,‘改革’的提法是仿效世俗中的作法,虽然佛教与世俗的理念相差甚远,但世俗的作为与方法未尝对于佛教来说没有任何借鉴之处,况且佛教的工作对象就是世人。
那怕我们在此空谈,但关乎佛门发展的事,即使空谈,我们也没必要反对或者回避,能引发每个人在这方面多一份思索,何尝不是我们的目的。

TOP

关于兰海师兄提到的因缘观点,我也赞成,其实我们在此所讨论的改革问题,就佛门而言只是其表相的事,根本上不可能与兰海师兄提到的‘伏藏门’的事例相比。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更是相关于世俗的事务。比如招生方式、戒律制度 以及佛门心理学等问题,所以这样的改革不只是佛门自己的事,而是佛门如何与政体组织建立良好沟通,以促进佛门发展的事。换言之,属于佛门的‘政体’事务。
赵朴初在世时为弘扬佛法做了很多事,他逝世后似乎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如再有一个年轻、活跃的赵朴初,我敢肯定,佛教改革的事决非空谈。

TOP

感谢大象师兄,如有机会,一定要前往拜访的。真没想到大象师兄在大陆做过这么多事业,我是非常佩服!
但不知大象师兄对大陆工作没能如愿进行下去的原因可做过深层分析?呵呵,我在此阐述点我的观点吧。
我认为您的工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少了空谈,估计一开始就脚踏实地,做起了‘细活’。
其实在大陆做事,方式与决窍非常重要。在做一件事之前,特别是佛门的稍大一点的事务,只要是密切涉及社会的活动,在做之前必须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个沟通过程就是空谈过程。
为了做成一件事,您必须写好文稿,三番五次地到相关部门游说,借一切机会与相关领导亲近,向他们陈说此事如何如何之重要,意义如何如何之重大,如何如何关乎国计民生。而最佳的选择是能在佛门中找到一个重要人物,最好他能亲自,至少他能同意以其名义倡导这件事,那么经过一年二年,长一点时间,三五年之后,一般会取得成功。成功之后,可能需要建立与官方联合的某些机构,这样一来开展一切活动,则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相关活动人物的口才需要相当的水平,也即具有相当‘空谈’的天份。

TOP

miyoun师兄说得很有道理,其实说大陆佛门沉沦是相对而言,十多亿人,不知虔诚的向佛人能有多少,特别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情形恐怕更不乐观。对于年轻人来说,个人的确得发奋努力,但一个有利于整个佛门发展的环境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存的一些有影响的大德,基本上全是解放前出生,或至少是在文革前皈依佛门的,他们能有高的成就离不开时当的环境与师承。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活日益发达,对佛门的影响负面的肯定要大于正面的,无论如何,近年来的发展迹象还是令人鼓舞的。

TOP

做一件事目标明确之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目标的实现则非常重要。学佛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所以‘学佛人的心’是在修行过程中革新的。不知宏龙师兄以为然否?
前面提出要探讨的是方式或形式的改革问题,所以在问题的层次上与宏龙师兄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近几百年来佛门不兴的原因,主要是戒律的废驰,而戒律则是学佛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方式。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