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愧疚

愧疚

自修佛以来,经常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有时念头非常强烈。。。
想起30多年前在读小学时的恶作剧,把万精油抹到了小伙伴的眼中,当时他痛得在地上打滚,经大人及时抢救,用清水冲洗,当时眼睛无虞。
当时的小朋友已经失去联系多年。我现在总担心我的恶作剧会不会給他留下后遗症,不知道接近50岁的他现在的眼睛怎么样?不见他也已近30年。
我深深的愧疚,每念及此,内心不安,我该怎么办?
[em25]
心静师兄您好,您可以在佛前发露忏悔,并将自己的念佛或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并且从今往后,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样就可以了,南无阿弥陀佛,^_^

TOP

多谢赐教!我再请教如何回向?是不是在诵经和念佛时心中有回向給**的念头即可?

TOP

给您转贴一点关于回向的资料吧:

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回轉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於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約可分為三類,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居士編著).


普皆回向

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夠得解脫,皆因著了果報,不願意捨。布施的希望自己將來得富饒的果報;坐禪的又著了禪的功德。如果能夠把功德回向便是不著於果報。不著,就是解脫,解脫就優游自在。

如果我們發了菩提心修菩薩行,就不應貪戀人天的果報,無論修了甚麼功德,都應該回向。回、即回轉;向、即趣向。將功德回轉、趣向於一個目的,就叫做回向。

甚麼是「普」呢?有兩種解釋:

一.將上來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的九種功德,全都回向,就叫做普。

二.普,即是遍一切處。有三事是遍一切處:

第一、眾生遍一切處,所以回向一切眾生就叫做普皆回向。回向眾生,又叫做回自向他。

第二、菩提遍一切處。古德云:「青青翠竹,皆是真如。」真如就是菩提。「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般若又是菩提。所以菩提亦遍一切處。

第三,實際。實際就是法身。古人說:「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法身遍滿虛空,法身就是實際,所以實際亦遍一切處。

自己所修的功德,就算是一毫之善,都回向眾生、回向菩提、回向實際,就叫做普皆回向。

我們所修一切功德,不應自己享受,應該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回向眾生止惡修善,回向眾生離苦得樂,回向眾生發菩提心,回向眾生成就種種的事業,回向眾生成無上菩提。

回向眾生的功德很大,天上天下、十方盡法界的眾生,無論菩薩、聲聞、緣覺、三惡道和三善道的眾生,都在你的回向中。所以回自向他,必定指回向法界眾生。

當我們回向法界的時候,我們的功德亦週遍法界,利益每一眾生。法界猶如虛空,無有邊際,所以我們的功德亦無邊際。眾生數不能盡,我們的功德亦數不能盡。就好像把一杯水倒入大海,這杯水的水性與大海水的水性合一,成為大海水。若不倒入大海,一杯水就是一杯水,一飲就盡。若倒進大海,就有大海的功德,用之不盡。所以回向眾生的功德非常大。

回向菩提又名回因向果。我們所修的一切菩薩行是因,菩提是果。無論拜佛、布施、供養、誦經、坐禪、或是上一柱香、供一杯水,所有功德不求餘物,但求作佛,就是回因向果。果指佛果菩提。如果不回因向果,必定落於人天福報,在人天享福,仍然未脫生死,仍然有輪迴,仍然不實在。

回向實際又叫做回事向理。我們現在是在事相上修一切功德,把事相的功德回向真理,就叫做回事向理。理,就是真如,真如又叫做實際,所以回事向理又叫做回向實際。例如修無相的布施、無我的忍辱、持戒而無持戒的相可得,就是回事向理。

菩薩有大悲心,大悲普覆眾生,所以把一切功德回向眾生。菩薩有大智慧,上求佛道,所以把一切功德回向菩提。菩薩定慧等持,見法身妙理,所以把一切功德回向實際。

回事向理,將來証法身佛;回向眾生,將來成應身佛;回因向果,將來成報身佛。三身佛成就,十大願王亦圓滿具足。所以十地以前是十回向,把所有功德回向才可以破無明、証法身、入十地。入十地之後,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証,到最後一品無明都破盡,就在華藏世界成等正覺。

悟道之人,所修的都是無相功德,所以悟道之後的一切功德,都自然回向實際。未悟道之時,眾生、菩提、實際,其中兩項是事,一項是理。

回向眾生和回向菩提都是屬於事相。因為一講到回向眾生,凡夫就會起一個眾生相;一講到佛果菩提,凡夫又起一個成佛的相;回向實際則無相。

實際就是法身,法身無相,無眾生相、無佛果菩提的相。金剛經云:「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所以回向實際即是離相。

但是我們未悟道,事理未得圓融,如果功德不回向眾生和菩提,就落於二乘。因為二乘人上不求佛道,所以不回向菩提;下不願利益眾生,所以不回向眾生。若只是回向眾生和菩提而不回向實際,就是凡夫。因為凡夫處處著相,著了眾生相和菩提相。所以回向必需事理兼備。回向菩提是自利,回向眾生是利他,回向實際是令我們遠離自利利他的相而行於中道。中道就是菩薩道。

普皆回向又有甚麼功德呢?普皆回向,可以去除我們的自私自利心,去除我們的狹隘心。凡夫的心,只見到狹窄的地方,見不到廣大之處,回向眾生可以令我們心量廣大,心大福亦大。凡夫的心只見到低見不到高;回向菩提可以去除我們的卑劣心。凡夫的心處處著相,執著成性,回向實際可以去除我們的執著。

這一品經的經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是說以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令我們証入不思議的解脫境界。不思議的解脫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亦即是法身佛的境界。法身內含藏無量功德,我們一証入法身佛的境界,就見到佛的真實功德,就會懂得稱揚讚歎,就會懂得隨喜,就會懂得請佛轉法輪,自利利他。若沒有十大願王,我們不知道憑藉甚麼可以証入一真法界,所以古人判這一品為華嚴經最重要的一品。

華嚴經是對圓頓大根的眾生講的。但是圓頓大根的眾生亦分為三等:一.智慧深厚,一聞即悟的上根眾生,就好像華嚴會上的大菩薩。二.中根的眾生,如善財童子,有解而未有行,所以要跟普賢菩薩學十大行願而証入如來功德之門。三.下根的眾生,未有解亦未有行,雖然聽聞到圓頓大教,但未能即生証悟,惟有依十大行願求生極樂世界。

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可以成就我們的善根,亦可以增加我們的福德。難怪近代祖師將普賢行願品列入淨土五經之中。淨土五經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可知道這一品經對於修淨土法門的人是多麼重要。

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普攝中下根的圓頓眾生。華嚴經若沒有行願品,就不能夠普攝三根,那麼,末法時代的眾生就不可能証入一真法界。

歷代高僧為行願品造註解、並將之發揚光大的有好幾位,例如華嚴宗的清涼國師和圭峰禪師,兩位祖師都認為行願品乃華嚴經之剛要,是修行的主要法門,每一個人都應該依十大行願而精進修行。

普賢行願品教導我們如何証入一真法界。我們現在只入了人的法界,不能夠離開。在証入一真法界之前,最重要就是捨。我先舉一個例子:

從前有一位禪師,他對人說:「二十年前我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過了十年,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現在我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是說他過去及現在的三種境界。

初初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凡夫境界。後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時候,就証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例如,我們見這個世界是世界,若這世界一空,就証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進一步從空出假,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即從法身再現出一切相,亦即從一真法界再流出十法界,然後入俗利生,所謂不違安養入娑婆。

所以,要証入一真法界必定先要捨。捨離一切財色名食睡、人我是非、妄想分別等等。簡單的說一句,捨,即放下。放下我們的種種執著,然後依十大行願來修行,這樣我們才能夠一心恭敬的拜佛,直拜至妄想盡,就見法身如來,就能夠說偈稱讚法身的功德。不但稱讚,還供養法身佛。但是仍要懺悔宿世的業障,懺悔之後,法眼清淨,見到佛成道,不但隨喜,還要請佛轉法輪,請佛住世,使我們能夠常隨佛學。學了佛法之後,我們亦要恆順眾生的根性來度眾生,然後將上來九種行願的功德回向法界,自己絕對不自私。因為回向的功德,而分分斷無明、分分証法身,而進入十地位,就可以登華藏玄門、入毗盧性海,從此成為華藏世界的法身菩薩。

--------------------------------

对于您的情况,如果您的朋友还在世,您如果能找到他,最好当面向他致歉求他原谅;如果没有办法联系,您就在您做完功德时把功德“让”给他,希望他能借您的功德找到极乐净土离苦得乐;如果他已经不在人间,且因为这段往事怀恨在心常常找您报复,您能将自己做的功德“转让”给他,也许能化解他的嗔恨心。(不要看简单的“回向”念头,好象没有什么,但许多人连此布施舍弃的心都没有,常想我已经做了多少功德了,应该得到什么好报了,完全是做生意的心态),回向好象是舍弃了自己的功德,愿与其他人乃至冤亲债主一起分享,其实是舍不掉的,反而因此功德倍增。^_^

TOP

谢谢大象师兄的指教!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