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如何做一个合格和如法的佛门弟子?

如何做一个合格和如法的佛门弟子?

如何做一个合格和如法的佛门弟子? 夏坝活佛 缘起 今天我不灌顶,也不传法,而是讲如何做一个合格和如法的佛门弟子。这个缘起是我到北京以后想出来的,原来我没想到当前这个问题会这么严重,我看到了一些事情之后,内心感到十分的悲痛。本来藏传佛教,是极为圆满的教法,它在历史上没有受过很大的冲击,包含了圆满的经、律、论,包括了大乘佛法的一切三藏(当然也包括了显宗),同时也包括了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一切三藏。因此说,藏传佛教的教法是非常圆满的。教法虽是如此圆满,可是人却有圆满的,也有不圆满的。由于上述因素,有些时候影响了佛教,甚至影响了整个佛教信众对佛教的认识。当前有些人打着藏传佛教的旗号,想办法达到个人目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样不但败坏了他们个人的名声,而且给藏传佛教的发展也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进而给整个佛教都带来了不良影响。这样的状况真是令人非常的意外、遗憾和痛心。 由于很多人在今生刚刚步入佛教,对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了解的还不够,或由于其它原因,还区别不出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他们有可能把那些居心不良之人的说教,直接概括为佛法甚至藏传佛教,这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也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针对这些不良影响,我决定到天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讲清楚善知识(一个如法的上师)应具备的标准和德相,应该怎样做一个如法的佛教弟子,以及什么样的法才是正法等重要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讲这个内容的缘起吧! 首先我给各位居士讲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学佛的目的首先要认识到佛教并非仅仅是一个宗教,更不能拉帮结派,而是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走上一个正确而又光明的智慧之道,消除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打破我们的无明引起的烦恼。如果学佛后不仅不能清除自己内心的贪、嗔、痴以及贪、嗔、痴所带来的烦恼,反而增强了贪、嗔、痴,使佛教信仰者相互间的矛盾激烈,那么你学习佛法是消除烦恼呢,还是增强烦恼,应该扪心自问好好反省一下。 我们通过学修佛法,应该把我们的心变得比以前更清净、更快乐,相互间的关系就如同亲兄弟一样,内心不存有排斥,家庭和社会关系非常融洽,不为任何利益而争抢,内心也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傲慢、自私、执着、排斥、贪、嗔、痴(贪嗔痴慢疑)等等的无明烦恼,如果这样,我们学佛法就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不然,不要说往生到极乐世界或某一个佛国,就是下地狱也是很有可能的。 现在很多居士学了佛法之后,家庭不合,行为变得怪异甚至疯疯颠颠。有些居士强调这个派、那个帮,讲这是我们的传承,那是你们的传承。在此我必须说清楚,我们应该共同携手,互相帮助,把我们整个佛教大家庭发展得红红火火,这就是我们学佛的人当前一个最紧要的责任。试想想一个家庭,父亲说母亲如何不好,母亲说父亲如何不对,儿女一个比一个不听话,家庭闹得四分五裂,你们说这样的家庭会维持长久吗?会幸福吗?我们佛教家庭也是一个大家庭。只不过人数比一个个小家庭多一点罢了。我们说净土法门如何不好、禅宗如何不好、天台宗如何不好,或者说红教如何不好、黄教如何不好、白教如何不好、花教如何不好。这样一来,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那究竟到哪里去找好的呢?究竟什么是好的呢?你说你的师父传承如何如何,不学就要下地狱。他说他的师父传承如何如何,不学就要下地狱。这样闹了之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对个人修行而言,这样的修持不会有任何进步,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烦恼,更多相互间的嗔恨。如此学佛不但未变成解脱大道,反而因为不如法的修行,有可能自己把自己引入地狱之门。所以说,现在我们应该把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教法做为自已的教法。 自知之明 现在汉地的状况如何呢?如同950年前佛教刚刚在藏地恢复时的情景。一千多年前的藏地,藏王朗达玛对佛教进行大规模的消灭,七十年后恢复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黑咒、双修,你咒死我,我咒死你等等的旁门邪道。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外道都出来了。尤其是显宗排斥密宗,密宗排斥显宗。修显宗的人认为密宗是外道,修密宗的人认为显宗是小乘佛法,不值得学。因此,显宗与密宗之间弄得水火不相容。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地区的智慧光王为了迎请印度大善知识阿底峡尊者来解救我们藏地佛法的危机,他为此而献出了自已的生命。然后他的侄子菩提光再三邀请阿底峡尊者,最后终于将阿底峡尊者请到了阿里地区。阿底峡尊者在阿里呆了三年,他来到藏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藏地的所有众生知道什么叫正法,什么叫邪法。为了让藏地的信佛者知道佛法的修行次第,他写下了《菩提道灯论》。如果你学了《菩提道灯论》,就会像阳光照到东山上,一切黑暗就会不知不觉地完全消失了一样。我们藏地的五大教派或者四大教派当中所有的偏见,所有不净的东西自然就消失了。从此,藏传佛教就有了圆满的修行次第,有了真正的正法,且终于明白了显宗与密宗的关系,这样藏传佛教才得到了完全恢复。 现在汉地确实有很多居士对学佛法非常的迷惑。迷惑到什么程度呢?就像一个饿了七、八天的人,因为对食品要求很强烈,一见到食品,根本就不考虑有没有什么病毒、细菌,能不能吃,找到东西他就不分好坏地吃了,最后中毒疼痛时才知道原来吃错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汉地的佛教信仰者就如七、八天没吃饭而感到信仰饥渴的人那样,不分什么好坏,有信的就行,最后遇到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现上当受骗或觉得学佛后给内心增加了压力、苦恼和烦恼的时候,又开始怀疑究竟这个佛法好不好呢?其实这不是佛法不好,而是自已没有认准道路。 去年我在深圳遇上了一个居士,他说从某个金刚上师那得到了最顶胜、圆满的法。我问他得到了什么法?他说大圆满的什么什么咒,即刻成佛,昼修昼成佛,夜修夜成佛。我请他念念让我听听。他念了六句,这只不过是六句莲花生大师的祈祷文而已,从何谈起大圆满,六句咒能够昼修昼成佛,夜修夜成佛?因为他念这个咒有好几个月了,他自已也迷迷糊糊地认为差不多快成佛了(实际是成魔了)。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成佛的话,藏地的人都成佛了。我想很多牛呀马呀都成佛了。因为它们经常听到老太婆们大声地念这些祈祷文。虽然这些牛马的嘴巴不会念,但它们的耳朵非常熟悉这个声音。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因为有些人在藏地无所事事,也没进过任何寺院,也就是亲近过一些善知识,懂了一句半句的佛教字句,或一些修法,然后用这个当作生存的手段,到处流浪。尤其在汉地讲这些是如何如何高、如何如何深的法,他们很吃得开,那些善良、天真的居士正好遇到了这样的人,自认为得到了无价之宝,可以即身成佛了。于是第二天醒来时还合计着,我昨天晚上是否成佛了?(大笑) 其实如果学佛、成佛有这么容易的话,那米拉日巴大师何必还要苦修8年?哪位藏族大成就者没有苦修十年八年才有所成就呢?你说有这么简单的法,为什么还要到山洞里闭关,少吃少喝,十年二十年地修炼呢?如果要问有没有这样的法,我必须说有。为什么说有呢?假如我们已经修成九地、十地菩萨了,一旦得到了非常殊胜的窍诀,立刻成佛或者昼修昼成佛,一点都不假。但这只对九地或十地以上的菩萨才会有这种效果,为什么呢?已经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人,他在一个问题上一直有迷惑,然后有一天,一句话突然激发了他的灵感,马上悟出很多道理,他的研究因而得到了极大的成就,这不是没有的。假如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你给他讲高科技的研究成果,讲一百年他也不会明白。因为他一点点基础都没有,怎么可能得到这样的成果呢?因此法不能高攀,要切合自已的根基,要比较自己修习的层次来选择相应的法,不要好高骛远。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确实早就发了菩提心,是不是菩萨一点都不怀疑。但是试想想,假如有一天有个严重传染病人坐在旁边,如果让自以为已经发了菩萨心的那个人把病人扶起来睡在他的床上,那时他心里就有可能合计了,这个传染病会不会传给自已,因此就不敢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距菩提心有无穷之遥。修佛法不要高攀什么无上瑜伽密法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样最高的法,三岁小孩让他吃成年人的药量只会丧他的命。就像没上过小学、中学、大学直接给你上博士生课程一样,听了半年,一句话也听不懂。因此,学修佛法要按菩提道次第。 今天太晚了,有时间再说吧.我把原文放在下面,希望能仔细读一读,有好处. <<菩提道次第广论>> 今戊一 所依善知识之相   总诸至言及解释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虽说多种,然于此中所说知识,是于三士所有道中,能渐引导,次能导入大乘佛道。如《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其中调伏者,谓尸罗学。《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左忄右龙)悷马,根如悷马随邪境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如是惟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其中四法,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是须犹如博朵瓦告槿哦瓦云:“黎摩子,任说几许法,我未曾受赞一善哉,以无众生非苦恼故。”   具精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阇黎向尊滚,既无多闻复不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愿,惟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惟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为善知识。宛如有人赞美旃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旃檀者,而问彼曰:“汝有檀耶?”答曰:“实无。”此全无义惟虚言故。《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苾刍,多是无律仪,希欲求多闻,惟赞美尸罗,然不求尸罗。”于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次云:“如一类士夫,称扬旃檀德,谓旃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次有诸余人,问如所称赞,旃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是称赞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尸罗。”所余三种亦如是说故。如是修行解脱之尊重,乃是究竟欲乐之根本,故诸欲求依尊重者,应当了知,彼诸德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若未获得如是师时,将如何耶?《妙臂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于道亦不行,如是若无修行伴,有情不能获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洁净姓尊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饿渴及苦恼,不供婆罗门余天,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三宝是良伴。诸能完其如是德,于诤世中极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如是咒师伴。”此说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亦复同此。故于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 另,<<菩提道次第广论>>作者宗喀巴上师虽然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上师,不过这部论里面的经典依据是显密共同的,论阐述的菩提道以及修法次第,也是显密共同的. 南无阿弥陀佛 善知识的标准 我们要学佛首先不能没有师父。别说学佛,就连我们从这里(天津)到四川的话,也得要知道坐什么车,到哪里去买票,开车的时间,这些都要向明白人打听清楚。我们学佛呢,没有从这到四川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六道轮回的苦海达到涅槃圣果的彼岸。从根本利益上来讲,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彻底了脱生死的问题,这条通往圣果的道路,在这个世间极少有人能够得到的,除释迦牟尼佛和极少数大成就者外,没有人达到过目的地,因此,在这样的路途上更需要引导者。 下面我先讲一讲什么样的师父(善知识、上师)是合格的师父,或者说什么才是具备圆满德相的师父?到汉地来包括我在内的藏传佛教的活佛不少,但有些人是冒牌的,他们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结果把本来没有那么多烦恼的、善良、天真的居士弄得一塌糊涂。所以,你首先必须有一种观察上师的意识,如果不能如法观察上师的话,就不能确认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尽管依止善知识的功德极大,但依止恶知识好比是接近毒蛇一样会丧失你的三善道的善根。因此你要确认善知识,观察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别认为这个活佛是黄教的,在黄教当中信这个,自己的上师是红教、白教的,就不要观察了等等,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今天讲的法不是黄教的法,是释迦如来佛的法,也是弥勒佛的法,是包括藏传佛教的六大教派、也包括汉地净土宗、天台宗在内的都要听的佛法。为什么呢?这不只是藏传佛教,而是佛法。我们判别佛法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遗产,也就是经、律、论三藏一切经典。如果不把这个作为凭证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任何一个其他的凭证。 因此,我今天在这里要讲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讲的弥勒菩萨开示的亲近善知识法和善知识德相;然后,再加上红教的巴珠仁波且《大圆满前加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的标准。这两个标准跟大家讲一下之后,让大家对如何亲近善知识的问题有所了解。 首先,我们要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非常明确地讲了,总共有十个德相。这十个德相就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善知识的标准或德相。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这就是善知识的德相。其中第一句话,“知识调伏静近静”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师父、善知识,他必须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一个是以戒学能够调伏自己的行为,一个是以定学而使自己非常清净,一个是以论学或慧学让自己的心非常精进。什么叫以戒学调伏自己的行为呢?比如说,一个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呢?因此一个善知识要调伏一切弟子和众生,首先要能调伏好自己,才能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怎么调伏呢?消除一切缺点,能够摄受一个清净的戒律,这叫调伏。 第一个德相:调伏 在《别解脱戒经》中,释迦牟尼佛比喻说: “心马常驰奔,恒励修难制。”野马是非常难调伏的,要调伏它,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口夹是调伏马的最好方法。同样,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匹野马,用什么方法调伏它呢?就是用别解脱戒的口夹,用这个使心调伏。因此你要观察师父是不是戒律清净之人。戒律有三个: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戒。这三个戒好比是三层楼,没有第一层楼不可能建立第二层楼和第三层楼,因为第二、三层楼都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别解脱戒为一切戒之根本。在《俱舍论》戒律中讲,戒律如大地,是生出一切功德苗的基地,没有大地的话,不可能长出任何苗,没有田的话,不可能长出粮食。同样,如果没有戒律,就不能生出任何一个功德。因此,要看这师父是否具备一切戒律: 1) 居士戒、沙弥戒或比丘戒等是不是非常清净。 2) 菩萨的十八根本戒和四十六学处是否非常清净。 3) 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密宗的一切戒律是否非常清净。 如果自己胡作非为,连居士都不如,那就可以肯定地说,他根本不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必须和大家说明,在佛教中也未必一定是比丘,也有一些从来没受过比丘戒,从来没有当过和尚,以居士身份授灌顶的上师,这也不是没有的。因此,哪怕他是在家人也可以理解的,但他是不是一个像样的在家人,要看他:一、是不是不杀生,二、是不是不偷盗,三、是不是不邪淫,四、是不是不妄语,五、是不是不饮酒、不吸毒等。连以上这些都做不好的话,那就可以确定他根本就不能调伏任何众生。 第二个德相:静 清净就是定学,内心非常清净,修禅定修得非常好,修定的经验非常丰富。修定时把自己内心中存在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等用定压住了。在修禅定的过程中,能知道如何对治掉举和昏沉,而且知道的窍诀也非常多,包括显宗的禅定和密宗的生起次第等修法。 第三个德相:近静 近静是什么呢?就是慧学,尤其是性空(诸法自性虚空)正见。龙树菩萨说一切诸法“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在这一切诸法自性虚空方面,至少在比量上能有所体悟叫近静。 “德增具勤教富饶”。 第四个德相:德增 “德增”是指善知识要比弟子的功德大,比弟子的佛学水平高。如果你不亲近一个“德增”的善知识,学修佛法就不会有长进。二千多年前,龙树菩萨在《亲友集》中这么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第一句话“诸人依劣当退失”是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依平等者平然住”,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平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依尊胜者获尊胜”,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善知识,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们拜师父一定要拜一个比自己智慧更高、修证功德更大、三藏经典学问理论水平更高的,完全有能力把你引导到具有无上正等正觉、至高无上的智慧、慈悲、德相佛果的,最殊胜的善知识,才能真正有长进。 第五个德相:具勤 于利他之行,能精进勇猛地行持。 第六个德相:教富饶 什么叫“教富饶”?教言非常丰富。一个师父不能只会说单独某一个法或知道某一个传承,而必须通达一切教法,通达释迦牟尼佛所传的经、律、论等一切教法,以及显宗和密宗的一切教法。因此,一定亲近一个“教富饶”者。这样他才能够使你的佛法修持得以健康地进行。比如一个医生的职责是维护人们的健康,假如他只懂得治一些头疼感冒等小病,那就没有必要要这个医生。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医术比较高明的医生。不管什么病,他一摸脉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病,用什么药能治好,有了这样的医生,我们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同样,我们学佛的医生就是师父,这个师父要会调伏好我们内心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自私、傲慢等一切病症。第一,他会判断,第二,用各种配药的方式能够把我们的一切病症治好,不但治好,而且要用最佳、最快的办法治好。 第七个德相:善达实性 “善达实性具巧说”。“善达实性”跟刚才所说的近静差不多,不过有一点,刚才所讲的近静包容了所有的五明智慧:声明、因明、内明、工巧明、医明。不过在这里就不包括了,这里是指通达万物诸法虚空的本性,也就是说通达实性。实性是缘起性空,诸法的本性。因为一旦发现了诸法的实相和本性,不管是只用比量所知,还是现量所证,都算是证悟。因此,师父要有很高的比量的水平,至少能够以比量的方式通达诸法的本性、实相。 第八个德相:具巧说 什么叫具巧说?其实师父尽管是非常好的师父,具有刚才所说的三学智慧和德增,也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言,并通达实性。但若不能具备善巧说法的话,就不一定能让人听懂。比如说,今天我用藏语讲了一个小时或半天,做了半天的灌顶,拿着宝瓶然后念经,将宝瓶在一个一个头上放着。居士们糊里糊涂地,不知道对宝瓶该观想什么,这个宝瓶是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授这个灌顶的时候自己观想某一个佛或菩萨,更不知道每次授身、口、意等加持时的宝瓶灌顶、宝冠灌顶、金刚杵灌顶、金刚铃灌顶、赐名灌顶、金刚上师灌顶、智慧灌顶、秘密灌顶,言辞灌顶等。每次灌顶该以何种方法去接受这个灌顶,他都不懂。他想:可能是灌顶了吧,灌顶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去修,念什么咒。这不是善知识不具备其它功德,而是不具备善巧说。因为不具备善巧说的话,你就听不懂他说什么。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不具备善巧说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本身表达能力有限而不具备善巧说法。有些上师通达一切三藏经典,一上讲台,三句话也讲不出来,这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说,上师善巧说非常重要。 第九个德相:悲体 “悲体离厌”。“悲体”是什么呢?就是内心非常慈悲,把自己的弟子当成儿女一样,内心根本没有一点隔阂,或执着心,将传佛法当成完全为救度弟子或众生的方法。不为钱财、名利,只为了救度众生,这才是真正具备慈悲心的悲体,要是没有这种慈悲心,讲的法究竟如法不如法,就有很大的疑问了。 第十个德相:离厌 “离厌”是什么呢?就是脱离厌烦。例如一个弟子成天总是问问题,吃饭时问,做事时也问。如果师父心里感到非常烦,不想回答,这就是没有脱离厌烦。“离厌”就要求师父不能有厌烦,弟子什么时候请教问题,师父就应该非常欢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学佛的弟子,师父就应该欢喜地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这就叫离厌。 这十个德相就是师父所具备的标准。 我不能说这个师父合格,那个师父不合格,但我希望你们自己去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师父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过我只说显宗的师父或一般传法的师父,如果是传密法的师父那要求就更高了,刚才说的十条,再加上二十个条件,共三十个。 (1) 身清净: 就是戒律守得非常好。不论受的是居士戒、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还是密宗的金刚戒,都守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什么叫不杀生呢?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杀任何一个众生,也不是为自己托别人杀任何一个众生,不吃为自己而杀的众生之肉,也不随喜杀生。 第二不偷盗,不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用卑鄙手段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三不邪淫,就是自己有家庭,决不做对不起任何一个家庭的事,不能做第三者。如自己没有家或没有妻子、丈夫,也不做破坏别人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包括自己或托别人做,或别人做了随喜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不行。这些叫身门清净。 (2) 言门清净: 不说妄语、谗言、非常难听的粗恶言、无聊的语言。这四个同样也是不自做,不教他做,也不随喜。这些叫言门清净。 (3) 心门清净: 内心不管别人修法如何好,内心不产生任何一个嫉妒心,别人拥有了多少财产,内心不产生任何贪图心,还有对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跟自己作对的人,不产生任何伤害他的心,内心相信因果,对三宝不产生任何怀疑。这些叫意门清净。因此作为一个密宗上师必须做到三门清净。 (4) 大智: 密宗上师必须是大智慧者。因为他懂的、修的比显宗师父还要多,还要大。因此他必须通达一切三藏经典,必须通达显密的一切教法,必须通达一切大乘小乘的法门。没有这样的大智,不可能证到至高无上、具有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如来圣果。因此必须要具备大智慧。 (5) 具忍: 什么叫具忍呢?在修行上非常有耐心,不怕吃苦,不怕时间长,要有绝对吃苦耐劳的忍心,同时也必须具备对金刚兄弟或对他人能够忍受一切的委屈的忍辱心。没有这种忍辱心很容易产生我刚才说的相互嫉妒、相互排斥现象。所以我们要绝对有忍心。 (6) 正知: 就是显宗所说的正住。所谓正住就是在教派与教派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偏见心。 (7) 无谄: 对于他人没有任何卑鄙不择手段之心。 (8) 无诳:心不欺诳。 (9) 通达密咒: 非常通达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每一个咒和每一种修法。 (10) 通达密续: 通达密续与通达密咒有什么区别呢?密咒主要指修习的手段和方法。密续为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因为密宗的事部续、行部续、瑜伽部续、无上瑜伽部续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咒的修行方法都来自于密续当中,所以要通达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密宗的续和密宗的理论。 做弟子的标准 不仅善知识需要严格的德相,做弟子的也有严格的标准。如果现在不具备,应该修习改善,让自己逐渐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要认为只要有好师父就行了,因为你能否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不仅是善知识的问题,直接与自己的修行有很大关系。佛经上有个比喻,医生给病人非常好的药方,这些药一味比一味名贵,一味比一味有效,可是病人却不肯吃药,只把药方藏在口袋里,这样的病人永远不会好。同样,我们遇到了如此殊胜、能让你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大觉佛陀果位的善知识,听闻了显密合一的无上如来圣法,而且自己也得到了修持圆满教法的条件,如果自己不珍惜佛法,不去修行,从何得到圣果呢?因此,要学佛法,得到证悟,不仅仅是善知识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自己。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救星,只有自己才能彻底地拯救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彻底地毁灭自己。”因此,我们不能自做自敌呀!前面讲的善知识是传授佛法的向导,可是有了向导还不够,自己必须一步步地往前迈步,否则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这正如想从天津去北京,既问了路,也看了地图,指路的人也告诉了你如何走,讲得一清二楚,但是你只问路,而不前进,那永远也到不了北京。同样,要想成就无上佛果,不仅要听闻殊胜的教法,还必须要如实的修行。因此龙树菩萨说:“我给你指出了解脱之道,是否能到达涅槃彼岸,就要看你自己的了。”大家对修炼千万不要有简单的想法,就算一个小小的企业,搞了十几年,能否成为一个好企业,还得打一个问号,更何况我们所做的这个工程是为了解脱生死,彻底断除所知障和烦恼障,得到至高无上的智慧、慈悲、德能,到达涅槃圣果彼岸的工程?如果成佛这么容易就能得到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没有成佛呢? 此外,不要太盼望有什么奇异的现象。做个好梦就高兴得发疯,看到什么离奇的显相,就以为自己得到了感应,看见佛菩萨又能怎么样?如我们不如法修,就是佛祖站在我们面前也爱莫能助。为什么呢?因为佛不会以个人的感情和关系把你拉到净土佛国。如果只想抱着阿弥陀佛的大腿,不修福德和智慧,也不发出离心、菩提心,更不需要性空正见,就像买彩票一样,想一下子得到一大笔钱,即使得到也不稳定。净土法门清楚地讲:由上师的加持力,确实可以把你送到佛国,但是结果莲花不开,你在里面呆几千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后福报享用完了,也没有看见阿弥陀佛,也没有听任何法,像这样的人多着呢! 最近,互联网上有个人,是汉族人,可能去过西藏。他发表了一些有关大圆满的言论,他写了许多文章,我看了确实不如法,我写了许多文章破斥他的观点。为什么我非要破斥他呢?如果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就会给佛教带来不利的影响,他说我总是用偏见破斥他。我说我必须对你讲清楚,因为我是佛弟子,是藏传佛教的学习者,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藏传佛教的利益,保护释迦牟尼佛全部教法的利益。尽管我不是学红教的,但我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红教的一切利益,对于你的理论,我是用正义的辩理方式把你驳倒。月称菩萨在《入中观论》中明确地讲:“不是为了贪图和嗔恨,完全是为了力争正确的真理,而对某些有错误和偏见的观点有所伤害,不但不为过失,反而有功德,而且功德无量。”我把这部分译成汉语让他看。。 他的观点是大圆满的智慧是不修自得的。我讲既然是不修自得的,那我们不求这样好的法,为什么还要天天念经、磕头呢?他认为只要听了这个法就能解脱。我就问他,你有没有解脱?如果没有解脱就证明不是听了就可以立即解脱。因为你已经听了一年、二年了,为什么还没解脱呢?像这样简单的想法,暂时可以对佛法产生一点信心,但是后果不堪设想,以后再有人对他讲正法,他就不相信了。我每天在互联网上至少回答五、六个居士的来信,并对一些有关佛法不确切的解释做出完整的解说,因此,我每天夜里三、四点睡觉。我认为只要对佛法有利就值得,在互联网上没有这样的人不行。 我为什么讲这些呢?作为一个合格的佛弟子需要有一定的善根,否则就很容易产生盲修瞎练的现象,甚至走入邪道。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佛弟子,应具备哪些相应的条件呢?在圣天菩萨著的《中观四百论》中明确提出了作为弟子的标准。他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这里提到了三个问题,正住、具慧和希求,作弟子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 正住 什么叫正住?就是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不偏执任何一个教派、宗派、传承的观点,只要是正确的佛法,内心就无比恭敬地修炼,这就叫正住,对学习佛法的人来讲,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过去曾有一个婆罗门教的大师,最初他信仰婆罗门教。后来他遇到了佛法,经过研究,发现佛法原来如此殊胜。从此他成为佛教徒,还写了一个赞颂,赞叹释迦牟尼佛。赞颂中讲(藏文原文略):“我和婆罗门并无冤仇,与释迦牟尼佛也不沾亲。但谁要是讲了正法,我不得不服从他。因此,我就入了佛门,学了佛法。”他还说:“在无边无际的六道轮回中,我就像小孩子一样迷惑、流浪。我究竟该皈依谁呢?谁能做我的引导呢?”他自己回答:“谁能消除内心的一切烦恼,具备一切智慧、慈悲功德,若我有一点点正义感和正信的话,为什么不皈依这样的人呢?” 具慧 如果不具备智慧就不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不知道站在哪个立场,也不知道怎么去修炼,因此,学佛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智慧。这智慧主要是指鉴别能力,能分别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上面讲的亲近善知识,若有智慧的话,你就能用此标准来衡量一个上师。 希求 必须具备希求,如没有希求,你遇到再好的善知识也不会去求正法。 这三个叫闻器,即具有听闻佛法的条件。《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又加上要对法和法师尊重。因为不对法和法师产生尊重的话,就无法修成任何一个法。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若如是者可摄为四,谓于其法具大希求,听闻之时善住其意,于法、法师起大敬重。弃舍恶说,摄取善说。” 第一是对佛法有广大的希求心。 第二是听佛法时,要善住其意,也就是正住。 第三是对法和法师起大敬重。 第四弃舍恶说,摄取善说,也就是具慧。如果不能分别出恶说和善说,根本就不具备听法的条件。这四个是佛弟子的合格标准,也就是弟子的德相。如果不具备,就争取具备,如果已经具备,应生欢喜。 具备了这些条件,拜了刚才所讲具备条件的师父,但还要注意一点:如果你拜了不如法的法师,受了灌顶,但发现有些缺点,那怎么办呢?不能马上背叛师父,首先尽可能不去想他的缺点,尽可能想他的优点,对他说的不如法的事,放在一边,不与师父争论就是了,然后,善巧的吸收、接受正确的部分。《三摩地王经》说:“如一类士夫,称扬旃檀德,谓旃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此有诸余人,问如所称赞旃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赞旃檀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尸罗。”这是什么意义呢?我在刚才的戒律当中讲,每一个标准都非常重要。佛在这里打了个比喻,说有一个人专门赞叹旃檀香是如何地好,这时候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少许的旃檀香呢?他说我是专门赞叹旃檀香来生存的却没有这种旃檀香,原来他赞叹了半天完全是为了活命的。佛又说在末法时,就会有很多诸如不修瑜伽,自己不去修炼,只是赞叹守持戒律是多么地好,自己完全违背戒、定、慧三学的人。同样,寻找善知识,必须寻找一个戒律清净,戒定慧修得非常好的人,具备一切条件,不能找用佛法来活命的人。 因此,我们学密法,受灌顶一定要慎重。不过有人认为,既然这么复杂,干脆我不去拜师,在家里看书就得了。不成!没有师父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和成就,没有传承,修佛法简直是盲人摸象。如果以前亲近过的完全是恶知识,你应该完完全全地远离他。如果既不是善知识,也不是完全恶知识,善恶各半,可以放弃他。如果具备50%以上这些德相,主要功德还是具备的,还可以继续亲近他,在未见到真正善知识之前,只好在他那里学,力求自己有所长进,有所提高。当有一天你遇到了圆满的善知识,也应敬重过去的善知识,凡是在他那里传的,还在他那里听授,不具备的部分还是找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来继续引导。 总之,你求师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有所长进。达到了最高境界,再不能继续引导时,再寻找一个更得力的师父,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修炼,但以前修的法也不是完全扔在一边,有的居士傲慢心太强,自以为修得了不起,称自己是什么活佛的大弟子、二弟子之类,我讲法来调伏他,以降低其傲慢心。然而,傲慢心一降低,他又怀疑以前传的法该不该修,我对他说:“应该修。因为他是你师父 。你入佛门,也是他的功德,说真的,他对你恩重如山呢,但在修他的法的基础上找个突破口,从一个一个突破口往前一步步迈进。不要只念诵就行了,应从三皈依开始学,具体实修方法再一步步学。” 北京有些居士对我讲,某某受了金刚瑜伽母的灌顶。我说我在汉地,只是去年在很小的范围内传过大威德灌顶,除此之外,再没有传过无上瑜伽灌顶部的灌顶。为什么呢?因为我觉的他们不应该直接修无上瑜伽密法。他们目前的根基与无上瑜伽的要求还有千里之遥。我在北京就遇到过一位居士,学了半年的佛,整天念什么瑜伽母,我问他你念什么?他说瑜伽母。怎么观想,他不知道了;我问他怎么观修三皈依,不知道;怎么观修菩提心,不知道;怎么观修生起次第,也不知道。他只知道念诵,因为他是上层人物,又受了密法金刚瑜伽母的灌顶,自以为很了不起。在我那里授了法之后,我开始调伏他的心,让他明白他修佛法的程度。他让我传法。我说传你三皈依吧。“三皈依我受过了。”“受过了,再受一次如何?”然后,我讲了三个多小时的三皈依观想修习方法,他这才开始清醒过来:“原来我受的三皈依就是‘南无古汝贝,南无布达亚,南无达摩亚,南无桑嘎亚。’念三遍就完了。”他根本就不懂该以什么心态去修,观想什么样的皈依境,也不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以什么方法来清除自己身、口、意的业障,传完之后,他说我现在修三皈依,是不是别的法就不修了?我说绝对不行,因为你已经受了灌顶了,不能把它放弃,还要修原来的,把我这个加在前面三皈依的位置就行了,你每天修的时候先修几百遍三皈依作为一个突破口。他问修完三皈依还干什么?我说再传你发出离心的修法,发出离心作为第二个突破口,然后再修菩提心,而且也别抛弃原来的善知识,只要是善知识就不要抛弃。 亲近善知识的胜利,亲近恶知识的果报 首先讲亲近善知识的胜利。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近诸佛位,诸佛欢喜,终不缺离大善知识,不堕恶趣,恶业烦恼悉不能胜,终不违越菩萨所行,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益。”这就是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如果亲近了善知识,等于接近了释迦牟尼佛的圣果,诸佛菩萨就会对你如独子一样欢喜,并且永远不会缺少善知识,生生世世都会遇到圆满的善知识,永远不堕三恶道。只要你亲近善知识自然就不会违背菩萨行道,具有正念,也具备菩萨行。所以,你的功德资粮渐渐增长,不仅现前得到利益,而且无上圣果的究竟利益也能很快得到。因为“承事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所以,亲近善知识者,内心就会非常快乐,能努力修行,也能做自利利他的一切资粮,功德圆满。 《华严经》也讲:“善男子,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正所摄受,不堕恶趣。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思念者,则不违越菩萨学处。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守护者,胜处世间。若诸菩萨承事供养善知识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诸菩萨,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因此,亲近善知识的功德极大。又说:“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喜知识所有教诫,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若诸菩萨,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可见亲近善知识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刚才说的一个普通的木块,几十年和檀香放在一起,当你把它取出时,虽不是檀香,但它的香味和其他檀香一样,非常微妙。同样,若能亲近善知识,长期听闻善知识的教诲,即使自己没有学过深奥的教理,你也能够得到非常高的智慧和广博的佛法知识。汉地有句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就是说善知识的功德会感染周围的人。 第二亲近恶知识的果报。亲近善知识固然是功德殊胜,但是亲近恶知识、不善知识的恶果也是不可思议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又讲:“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念住经》也讲:“为贪、嗔、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周围的树丛只要粘上这毒树就会丧命。同样,跟随恶知识会把自己带进三恶道,丧了三善道的命根。《涅槃经》讲:“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意义是说,你接近一头疯狂的大象和一个恶知识。亲近恶知识的危害比这头大象要大得多。为什么呢?再凶的大象只能夺去你的生命,但你的恶友、恶知识不仅会破坏你的身体,而且还会清除善心。龙树菩萨写过一本《亲友集》,这是专门给国王写的信。信中讲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做人的道理和菩萨行道都讲得非常圆满。书中说:“无信而悭吝,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若自不做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意思是说,虽然你没有做坏事,但亲近了恶友、恶知识,也会对你有影响,让人们认为你是他的同党,你的名声受到损毁,这就像箭囊中的毒箭,将无毒的箭也染上了毒,所以,我们在拜师前一定要认真观察,千万不要亲近恶知识。 结束语 今天我讲了你们如何亲近善知识,如何作合格的佛弟子,也讲了亲近善知识的功德及亲近恶知识的过患,下面简单讲讲亲近善知识后该如何修炼?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有了善知识而不去修行,犹如将要饿死的人周围有一大堆食物而不去吃,遇到善知识却不依教修炼,死后堕落恶道,实在可惜! 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端正认识,不是求神仙来帮我们,而是自己要修炼自己。佛在经典中讲得清清楚楚:“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佛无法用水来洗掉众生的罪业,也不是用手消除众生的烦恼,更不能将自己证悟的圣果转移到众生的身上,他唯一能做的是给我们讲正法,让我们自己修炼得到解脱。曾经有一个噶当派的大师,一次他在山洞修菩提心时,看见一个高大如山的黑影来到洞口,他以为来了什么妖魔鬼怪,就问到:“你要什么?”那黑影说:“我要你的头。”他毫不犹豫地说:“那你拿去好了。”他闭上眼等了好久,结果没有人砍他的头,他睁眼一看,原来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站在面前,庄严无比,他看了后只是笑了笑,合了合掌,然后又继续修炼。 你知道这位大师为什么见了观世音菩萨只是笑了笑,合了合掌就完了,而不去向观世音菩萨祈祷呢?因为佛法不是求可以得到的,而是自己修所得的。就算见到了佛菩萨,顶多是问问他我这样修行如不如法?佛菩萨只能助我们一臂之力,真修者不求那么多,应达到无所求,求的越多,说明贪、嗔、痴就越重。我们应该求自己的内心发生改变,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善良、更慈悲、更有智慧。修行者应该团结,不要互相指责对方的门派和传承,一起修持佛法、弘扬佛法,为众生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发现内地一些居士有的地方做得不太如法,他将师父请到家,不让人见,声称这是我家的师父,把人挡住了,闹出了笑话。所以我在天津第一次讲法就是分别正法和邪法,分别善知识和恶知识,什么是合格的佛弟子。今天不是灌顶,可能有些加持,因为是讲正法为什么没有加持呢!?所以你们要好好地听,正如佛所讲的:“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刚才我发现几个居士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确实可惜。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决定你是快乐还是痛苦的问题,决定你是好还是坏的问题,决定你是学正法还是邪法的问题,决定你继续六道轮回还是解脱涅槃的问题,因此事关重大,你们每天修炼佛法时至少思维一下,永记在心,千万不要忘记。 好,今天我就讲到这里。 (经夏坝活佛同意,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文字和句子结构稍加改动。) 夏坝仁波切网站 http://www.xiaba.org
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阿弥陀佛
愿正法久住!
合十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TOP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赞叹!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