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快乐修行人:念佛方法

1997年元音上师于美国传法开示

心念耳闻.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时一定要心念耳闻,要如法,绝对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别样事情,有口无心,没用处。念佛也是一样,念‘阿弥陀佛’,口念心散乱,,思想乱七八糟,佛号念不上,将来西方极乐世界升不到,因为心太乱了。心不清净,佛现身时,也看不见。永明寿大师说(永明寿大师是襌宗大祖师,又是净土宗大祖师,他是法眼宗的徒孙,最后皈心净土,所以是净土宗大祖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徒然’。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心如水也。心永清净,就像河里的水清静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显现出来,阿弥陀佛等于是天上的月亮,我们的心等于是水,水不清净,天上的月亮显现不出来,心不清静阿弥陀佛在你心里显不出来,那就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以一句弥陀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静静地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根当中意根是最难摄的,一静下来,妄想就来了。因为动惯了,不静下来还不知道,有时候心乱,还不知道,静下来后就容易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水清静了,泥沙沉下来就看见了,水不清静,就看不见泥沙,所以坐下来就看见了。妄念颠倒,很难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闻的办法来抓摄六根,把妄想打断、身心脕落,本来的佛性就显现了。所以,加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见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时了,应该有所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复本来,就能见道。修了很多时,为什么还不行呢?就是因为不如法。



第一种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说身体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搁下来,这样修就不行。譬如烧饭,饭没烧好就拿下来,冷一冷然后再烧,再拿下来,这饭就烧僵了。我们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劲撑船,船就被水冲下来,所以断断续续修行不好。



第二种是没有心念耳闻,耳朵没有在听,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这个事怎么办?那个事怎么解决?’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斩不断,斩不断怎么打得开本来呢?怎么见得到本性呢?



第三种重要原因是下坐时不观照,忘记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恳恳,下坐后随妄念转,跟著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难做上。尤其是现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买的股票赚钱了吧,涨价了吧,跌价了吧,折本了吧。’颠颠倒倒地妄想,不观照。用功需时时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要跟著跑,要了了觉知这能说、能见、能闻的是我的本性,不为境转才行。这些缺点不改进不能见道。



心地法门



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编注:或念佛)的快慢是每分钟十至十二次。念的时候,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的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爽爽,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慧成道,因之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最难摄。眼晴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累劫的习气,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住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才有念头?’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用耳根静听念佛的声音把妄念摄住,因为心无二用,一心听念佛,专注在佛号上,妄念就自然不动了。所以念佛要专注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妄念摄住不动。同样,持咒也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加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的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懋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患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



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著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时,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即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时,一切相对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虚空也粉碎,其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兰海于2004-3-25 19:02:42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佛度有缘人。没缘是不要勉强。

引用和尚坡主之言:
无形无质却极有效用的“波旬绝缘膜”
常言道“佛度有缘人”,但坡主却认为此言太模糊、不够准确,乃改之作“佛度有福人”。
《金刚经》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就是说,在我们所身处的末法时代,尚能得闻且信受佛法者,或者说人身佛法兼得者,是以多生累劫积善为基础的。世间本无偶然之事,一切都在因果中。

所以,福德不够的人,或者说是业深障重的人,是很难接受佛法的,即使你拿把枪逼着他背下坡主通俗易懂的弘法网页,他也不会信佛,很可能还会诅咒坡主脑子有问题呢。还有些人毕生以“研究佛教”为职业,成为著作等身的知名“佛教学者”,可他就是不信更不修,还以为正信佛法者都是“盲目迷信”。将南师书籍引入中国大陆的功臣练性乾先生,也是很遗憾的一例(参见《我读南怀瑾》)。这些人一辈子坐在粮仓里,却与寒风中的乞丐同样饿毙。

俺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一大群朋友同来我处作客,说得热闹投机,可一旦有人将话题引入佛学探讨,立刻就会有许多人进入元神游走魂不守舍状,往往只有小部份人能精神集中地谈话听话,可一旦话题离开这佛学,则那些神游者立刻元神返回神采飞扬。我知道是他们的宿业阻碍了他们的佛缘,是他们没有“资格”得受佛法。好比有一层无形无质无影无踪却非常有效的“绝缘膜”,将他们紧紧包裹,让他们无福得受佛学这救命的甘霖。这个绝缘膜,我叫他“波旬膜”。
在西方工商业文化席卷全球,东方文化奄奄一息的今天,众生为物所驭疲于奔命妄作诸业受无量罪,作恶日多而积善日少,所以这波旬膜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大,娑婆众生与佛法的缘分也越来越小,这就是佛法将渐灭的原因。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引用坡主在http://mbrun.xilubbs.com/的发言:

菩萨,简单讲就是能帮助别人学佛正法并因此出离六道苦海的人。

最简单的做菩萨工作之办法,就是打印或复印若干份《佛学概论》现在后面可加上〈人生三重境界〉一文(http//www.putizi.org/work/new_page_fofgyao.htm),遇到那些对佛菩萨非常恭敬喜欢去寺院里烧香磕头求保佑却不知道啥叫修行的人,以及提到佛法他就非常感兴趣很希望了解的人,这种人一般都是有足够福报学佛的,那就送他一本嘱咐他读三到十遍并按那个修行。俺有位新认识不久的朋友,就这样帮助差不多一个班的人由糊里糊涂迷信佛菩萨到开始修净宗了。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真正念佛法门修得好的都是大禅师。净空法师也给常随弟子讲〈金刚经〉〈心经〉,可见其用意:不着相念佛、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慧明法师语录26)

诸同学,佛法法法平等,都有功德,本无大乘、小乘之分。如来设教,对症下药,以众生业识不同,心量遂有大小,故方便导引,说小说大,其实归元无二。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圣下凡,同登觉岸。盖净土以‘阿弥陀佛’四字为真经,所谓‘一句弥陀法中王’。净土法门,既然如此殊胜,如来何以更立八万四千法门?当知众生根器不同,因缘各异,苟非方便多门,何能普摄?[U]但一切诸法,皆由净土法界流出,复归净土法海[/U],到归元时,无一法可得。至于佛说西方,乃以日为喻之意,何以故?日出于东,而没于西。以西方极乐,喻人生归宿之处,故修行人圆寂,曰归西。其实净土周遍法界,无边无际,岂有束西方位?不过众生根有利钝,佛对心量大之利根人,即说大乘;对心量不之钝根人,便说小乘:对不明自心,贪求外佛者,因病下药,故说西方净土,以妄遣妄。实在一切法门,不离自小,故究竟净土,即在自心。心净土亦净,心秽土亦秽,修习一切法门,皆能净心,非必专修净土法门方归净土,所谓一切即一故。

诸同学,自心净土外,究竟还有西方净土否?当知确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中皆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之事,历历如绘,又各大乘经论,亦皆赞扬净土。诸佛菩萨决无妄语,吾人当可深信不疑。但西方净土,唯心所现,自心不净,则西方净土,远隔十万亿佛土,何能到达?[U]若自心能净,则西方净土,不隔毫端,举念即至[/U]。故自心能净,则自心净土即是西方佛土。故古德云:‘念佛、念心、心念佛。’足见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念佛即是念心,念心即是念佛。若着生西方,则是偏执方位,迷失本心。既然如是,还有生西之事否?须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故古德临终,大都念佛,并非着求生西,乃念佛即佛故。

净土法门有四种修持: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一般修净土法门者,多习持名一种,持名果能持至一心不乱时,则千修千人去,确有西方可生。故持名念佛之人,要真信切愿,念到临终时,他念不来,只此念佛一念,即感阿弥陀佛前来接引,绝对生西。又平时不知念佛,而临终时,因往劫善根暴发,忽然能念,亦能生西。但普通生西者,皆名带业往生,云何带业?不但往劫今生未了之业,即此念佛一念未净,亦名为业。云何念佛亦是业?有念皆妄故,有念非净故。所以修净土者,谓之修净业。凡带业生西者,既生西后,还须再加修持,如口念心违者,只种善根而已,尚不能生西,何以故?因平日非真心念佛,临终百感交集,此时心中不起佛念,不能念佛故。世人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即缘此故。至若观像、观想,还是以境摄心之方便法耳,仍非究竟。何以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悟得无生,乃证实相,证到实相,方为究竟。实相无相,又有何观何想?[U]唯实相念佛,不着土相,不着佛相,不着念相[/U]。念佛即佛,即是实相念佛,到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他,一无所有,则能所双忘,实相现前,不待弥陀接引,即证无相菩提。

依上所说,学佛人何不舍小趣大?云何小大?念佛仅求生西者小,实相念佛者大。盖念佛本好,然一求生西,即属有相。有相即有所住,有住即有限量,有限量故名曰小。实相念佛,念到离念真心,全体显露,即证实相。实相无相,无量无边,故名曰大。且带业生西者,仍当回入娑婆,行菩萨道;而实相念佛者,念佛即佛,即身是佛,即行佛道,岂不殊胜!虽然如是,[U]但实相念佛境界太高,机不相应者,可多诵《金刚经》,即能悟得实相念佛[/U]。何以故?此经是实相般若,足以熏发其般若种子,便可破相见性。否则可在持名、观像、观想三法之中,择一修持,心念不二,当能生西。在此末法时代,无论何人,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即种善根,功德无量。

诸同学,学佛究竟在求净心而已。一切法门,皆可净心;一切法门,皆是念佛法门。何以故?一切法门,皆成佛道故。又一切法门皆是禅,何以故?禅重自心,一切法门,若不了自心,终不成就,心外无法故。如净土法门,持名持至一心不乱,此时境界,岂非禅乎?《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非禅而何?实相念佛,至三昧现前时,即入正定,又岂非禅?故《大集经》偈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既云念佛,何以又名深妙禅?可见念佛即是禅。复次,净土与密法,亦等无有异,何以做?阿弥陀佛四字,即诸经之总持,总持即密咒之义。念阿弥陀佛,若不着土想,不作佛想,即等于持密咒。又净土法门之持名、观像、观想,与密法初机时之持咒观想无异。净土法门之实相念佛,能所双忘,与密法之般若无异。不过修密者,依次渐入;而修净者,于四种念佛法门中,各择一门专习耳。于此可见禅即是净,净即是密。所谓三而一,一而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何分别?后人或有不明此等理趣,专于假名上,强分门户,互争大小,皆是着相自缚。其实佛法究竟,无有大小,无可言说;一切有说,皆归一乘。盖念佛念到三昧现前,参禅参到话头尽处,修密修到三密一如,归元无二,皆是净心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兰海于2004-5-20 8:56:38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