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下一生您准备去哪里?做什么?

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速离五浊生净土,还入娑婆度有情。
阿弥陀佛!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引用:
以下是引用过客在2004-3-12 14:21:13的发言:
在下请问诸位:如果真的有大法师可以教你念佛七,七日内必定往生,就是说你最多七日内要“死”了,请大家扪心自问,这80%投票要去极乐世界的人真的无一例外地愿意参加这样的念佛七吗?恐怕有好多人还不愿意去啊,因为舍不得这娑婆世界嘛。
哈哈,十念往生是临寿终了的事.寿命没有终了,活一天,我们就要为佛菩萨工作一天,作个志愿工作者,宏法利生,同时老实念佛,提高往生的品位..
极乐世界九品莲池,上品生者须臾见佛,下品生者五百年才能花开见佛(注意哦,这是指的极乐世界的五百年.弥勒菩萨一千岁后下生成佛,他所在的天界一天等于我们世界的四百年,一千岁折合我们的五十六亿年.西方极乐世界的五百年可能是我们世界的十个大劫的时间哦,).[em26][em26][em26]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中国史书中的轮回证据(ZT)
嗟乎。宇宙之外。奇事固多。六合之中。异闻不少。今人生於天涯片角。所见无非庸常之士。所读不过世俗之书。情窦甫开。而业缘踵至。婚嫁未毕。而景薄桑榆。宜乎生不知来。死不知去。日在轮回中。而莫信其理也。良可悯已。


--------------------------------------------------------------------------------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若人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答:身有败坏。性无败坏。譬如五谷根茎虽枯。其子落地向春复生。修福生人天。造业归恶道。道犹是也。贾谊曰:千变万化未,有极忽然为人 (出汉书) 。魏伯起曰:三世神识不灭(出魏书) 。张子厚曰: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出横渠语录)。生死之名。从肉躯所得。非从心性所得。若谓死後神亡则伯鲧为熊 (音乃平声。事详史记正义) 。如意为犬(出汉书)郑人相惊以伯有彭生报怨於齐襄 (俱出左传)。种种事迹, 皆在满明帝之前。则佛法未传东夏,而轮回之理已大者於天下矣。断灭之论。可欺愚人,难罔智士。

问:轮回之理。如所固有。孔子何以不言。

答:孔子言之详矣。《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知鬼神之情状精气者受生之後也。游魂者。托胎之前也,知其情状则轮回之理明矣。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不言,终见循环无端,非断灭也,惜後儒见未及此耳。

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不过论其理耳。若谓有後世之说。不几近於荒诞乎。

答:生死轮回。乃世人必然之理。见於记载者。不可胜数。名为荒诞。是真荒诞矣。且尔不闻文昌帝君为十七世士大夫乎。(出文昌宝训)。不闻袁盎十世为僧乎。(出水忏缘起)。不闻某樵转生为梁武帝乎(见金刚感应录)。不闻王曾为曾子後身。(出文昌惜字文)。苏子瞻为戒禅师後身,曾鲁公为青草堂後身乎。(俱见净土文)。不闻永公转生为房 乎(见法喜志)。不闻逊长老後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後身为陈忠肃,知藏後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後身为王龟龄乎。(俱见竹窗二笔及诸公本传)不能博观记载徒学坐井观天何哉。

问:如君所言。固历历有据。独惜其不出正史耳。

答:正史者。对稗史而言。正史可信。稗史不可信也。若文昌宝训等书。皆煌煌实论。可质鬼神。乃超於正史之上又当格外视之。倘必以史臣之笔为可信。则二十一史中所载三世轮回事亦更仆难数。他不具论。姑以人所共知者。略述一二。如羊祜前身为李氏子。(详晋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十二页)。梁元帝前身为眇目僧(详南史梁纪一帙三册。八卷。五页)。刘氏女前身为李庶(详北史齐纪二帙五册。四十三卷。三十八页)。刘沆前身为牛僧孺(详宋史七帙四册。一百八十五卷。五页)。范祖禹前身为邓禹。(详宋史八帙四册。三百三十七卷。十二页)。郭祥正前身为子太白(详宋史十帙三册。四百四十四卷。十四页)。夏原吉前身为屈原之类(此事出皇明通纪)。不胜屈指也若夫天仙列宿降生人间者。如天帝子为齐高祖(详南齐书一帙四册十八卷。五页。)神人降胎为唐代宗(详唐书三帙二册。七十七卷二页)。来和天尊为宋真宗。(详宋史七帙五册。二百八十七卷。首页。)南岳真人为虞伯生(详元史五帙五册。一百八十一卷。四页)。文昌星为吕仲实之类。(详元史五帙六册。一百八十八卷。五页)。彰彰可考也有死後数日复生者。有数年复生者。有备述冥事无不奇验者。略言之。如长沙人桓某。(详後汉书一帙七册。二十七卷六页)。武陵女子李娥(同上卷七页)。干宝父殉葬之婢(详晋书二帙十册。八十二卷。十四页。)魏明帝时冢内女。安吴民陈焦。晋惠帝时杜锡之婢。东阳黄氏女孩。(详未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五之二十九页)。淳熙十三年。行都人之类。(详宋史二帙二册。六十二卷。二十三页)。一一可朔也。至於男子现生变异类者如後汉公牛哀化为虎。(後汉书三帙一册。八十九卷。二十页详淮南子)。霍州老翁化猛兽(详隋书一帙八册。二十三卷。十八页)。乾道五年湘间人化为虎之类是也。(详未史二帙二册十二卷二十三页)。女人现生变异类者。如江夏黄氏母化为 。(详後汉书一帙七册。二十七卷。六页)。清河未士宗母化为 之类是也(详未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四页。)隔世重为夫妇者。如晋惠帝时梁国女子(详未书一帙十。册三十四卷。二十七页)。未末王妇梁氏等类。(详未史十帙十五。册四百六十卷五十页)。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甚至天女生北魏始祖(详魏书帙一册。一卷。二页)。韩擒作冥府阎王(详隋书二帙四册。五十二卷。二页)。辛彦之建立梵宇而报感天宫。(详隋书二帙八册。七十五卷。五页)。庾彦宝念佛持经而往生净土(详梁书一帙九册。五十一卷。二十一页。)异香满室。徐孝克之往生。(详陈书一帙四册。二十六卷。十四页)坐化空棺陆法和之善逝。(详北齐书一帙六册。三十二卷。五页)卢景裕在狱持经枷锁为自脱(详北史二帙一册。二十三卷。二十七页)。张孝始修斋礼诵祖目因以复明(详北史三帙六册。八十四卷九页)如斯等类。皆名儒国史直笔之言。岂无稽之论耶。(已上页卷册帙。俱照万历三十九年所刻监本廿一史。与坊间小本不同)。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藏历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七日
顶果钦哲法王转世灵童的坐床大典http://www.fosss.org/preindex.html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对谈之中阴身的明光
(我们可以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这就是四种中阴:
·此生的「自然」中阴
·临终的「痛苦」中阴
·法性的「光明」中阴
·受生的「业力」中阴
  详见《中阴闻教得度》)


  中阴身的明光
  师:我们脑神经的记忆,不可能带到另外一世去。这一生的记忆是这一生的,到另外一世是没办法带过去的。但是中阴身,就你所言,有四种中阴身四个阶段,那么在人死后的这一阶段,亦即从我们这一生,要到来世的的这一段死亡的中阴身阶段,他的记忆是靠什么?或者,那时候还有没有记忆?
  就我所知道,人死了以后不是靠记忆,靠的是一种神通,一种自然的神通,身体没有了,自然产生一种感应的神通力,但那不是记忆。就您的观点,您认为那是记忆?还是一种自然的神通力?
  索:所谓的四种中阴身,其中之一就是此生,亦即“自然中阴”。此生这“自然中阴”中,也有另外两种形式的中阴身,一是醒觉阶段,另一是睡眠阶段。所以实际上这一生有三种中阴身。三种中阴阶段连结法性的“光明中阴”。
  而在这三个现世中阴身之后,当人确定死亡的刹那,意识分解了,外元素也分解完了,内分解如贪欲、嗔、痴等也都灭亡了,心也死了。就是所谓死亡之后的中阴身。
  在我们的教法中,尤其是传统的教法,此时一个人本初的明光,或我们所知的地光明(ground luminosity),或母光明(mother luminosity)便会出现。这时候,如果亡者生前曾经得到上师的指示认识了空性,在明光(clear light)出现的当下仍稳定地修持,去体证光明合而为一,然后便达到完全的证悟。这种情形发生在许多大修行者身上,西藏传统中,有许多大喇嘛像xxx的老师,当他们往生时,他们处于三到五天的禅定状态,有时长达一个星期。这是因为他们停留在明光的阶段,在临终的中阴阶段中没有色身,甚至也没有心。
  师:明光的时间持续多久?
  索:得视个人而定,有的上师是坐修三天,有的稍微长些,有些甚至发生了也不知道。因为佛性像一弹指一样,我们甚至无法辨识它。在明光阶段如果能认证的话,就能得法身,即所谓的三身之一。
  然后就到下一个阶段的中阴身,是法性中阴。没有色身,只有光明身(Light body)而已。这是报身的一种能量,但并非色身及意生身(Mental body),只是一种光明身。
  若你无法在此得到认证,接着会进入的受生中阴阶段,也就是实存的中阴。这非常相似于化身,却是染污的化身。如果能认证,就可达化身净土,如阿弥陀佛的净土等。若无法认证,染浊的化身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染浊的化身。
  在意生身阶段,诚如圣严法师所说,根据记载有能行走自在等九种不同的能力。非常有趣的是,在西方濒死经验的研究中,也发现有类似的状态。
  师:什么叫做“认证”?
  索:基本上,所谓认证,即是透过禅修、训练而有悟境现前的情况,我想中国禅法也是如此。但以我们的传统来说,若你开始像一个佛教徒一样修行,会有五个次第目标,从最初的准备,逐渐到达不再学习的阶段;当你通过了所有的训练,最后上师会将心性显示给你:“心性是超越文字,超越思想,超越叙述,如同‘般若波罗蜜多’,不生不灭,如虚空、明光般的本性。”
  当上师显示、介绍给你的时候,在那个当下是无心的,而能认证的是妙观察智,是五智之一的妙观察智的认证。
  我记得我的一位上师说过,如果心不在那里,如果处于无心的状态,谁能认证空性呢?能认证的其实是我们的“本觉”。
  师:认证是自己认证吗?
  索:可以说是一种自己的认证。但在那个当下,其实也没有一个特别的“自我”可言。那只是一种明晰的“觉”,是明光,是上师曾显示,我们曾认证的明光。因为地光明在死亡的刹那出现,所以你必须要去认证它。
  因为按照西藏佛教传统的教导,此时贪嗔痴三毒及种种对佛性的障碍将烟消云散,并揭示了“如虚空般”的本性,若你能见到如此的本性,若你生前有对证悟的觉知,你就能够认证它;如果没有如此的觉知,那对你而言可能如一弹指就过去了。我的意思是说,这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哈哈,鸟不会造恶业,鸟比人好。
人虽会造恶,但是,人也会改过修善。
天道神仙善多恶少,也没地方修善;三恶道太苦,而且闻不到佛法;只有人道最殊胜,积德累功修道业。所以佛都是以人道示现来度众生的。

佛告弥勒: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此贴子已经被兰海于2004-3-21 16:08:56编辑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随喜赞叹,悟根真好!有菩提心必定如你所愿!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狭义而言,乃指引起结果之直接原因(内因)外之间接原因(外缘)。广义而言,系合因、缘两者之称。可分为四类:
(一)因缘,‘因’亦为‘缘’之意,指产生果报之直接内在原因,即狭义之因,亦相当于能作因(六因之一)外之其他五因。
(二)等无间缘,指心、心所之相续中,由前一刹那引导后一刹那生起之原因。
(三)所缘缘(缘缘),所缘指外境,心缘外境时,必藉外境以为助缘。依唯识宗之说,又可分为疏、亲二种。
(四)增上缘。泛指不对某一法产生障碍之一切法。



有缘就有生灭,无缘方得究竟。

何谓无缘?按诸佛之心不住有为、无为性中,不依止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知诸缘不实颠倒虚诳,故心无所缘。

心不攀缘,心无所缘,并乘此无缘心而行大菩提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方名菩萨!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