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不是为了生气 (zz)

呵呵,菩提子师兄答的很好,大象再补充几句,^_^

1 佛学的精髓之处在哪?
答:佛学的精髓在于揭示宇宙人生的实相,解答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该怎样更好?等问题。也就是佛经上说的“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让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从而不再迷茫流转,在智慧和福德上不断增上而达到佛的境界。

2 平和的心态与积极、上进攀高的心态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智慧”中的“精进”就是要求积极上进的。佛教大家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名闻利养)不要去争,但在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修行为善)却要求众生能勇猛精进。并非学佛以后一定“与世无争”,小乘有消极避世这方面的偏向,但大乘却是“莲子何惧入淤泥”的。

3 如何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答:人生一世,难得有如此智慧和福报听闻佛陀善法,但佛法最讲“因缘”。为了能更好的利益众生(包括自己),首先应该给自己积极创造好各种“缘(条件)”,也就是要学佛先学做人,包括自己的健康事业家庭等都应该成为“助缘”,而不要偏执过度使它们成为“逆缘”,不要过于追上“飞速发展的社会”,也不要过于“消极避世”,用智慧引导自己,这样才能有一个充实的人生。

呵呵,匆匆而答,不尽周详,敬请各位继续讨论,^_^
呵呵,六度是度到彼岸佛国的船,以智慧为舵,精进为马达,禅定为甲板,布施持戒忍辱为日常生活指导,才能顺利到达极乐国土.否则缺一样也会出事:
布施:分法布施和财布施,给众生精神和肉体的食粮,没有粮食不行.
持戒:是遵守法律规章,不致发生混乱,人人持戒,众生安乐,自己也安乐.
忍辱:是克服困难必备的德行,人间难免有争斗,大家都让一步海阔天空.
禅定:"定能生慧","非宁静无以致远",禅定是学佛必修的功课,没有定力,只会陷入散乱和昏沉,智慧无法开启.
精进:不是冒进,没有精进的马达驱动,只能在原地打转.
智慧:指导前进的方向,不要忙活半天白费力气甚至偏离正道.


还是摘录一段星云大师的解释吧:
-----------------------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為大乘佛教菩薩欲成就佛道的實踐德目,以此來對治吾人平日習慣性地慳吝、奢求、計較、懶散、浮躁與無知,以改善日常生活的迷亂無度,成為生活實踐的準則,如《金剛般若經旨贊》說:(大正八五、79上)「施得大財富,戒成大尊貴,忍招善眷屬,進獲果不絕,定感身無損,慧根利悅樂。」六度正面積極的深刻意涵,必須躬身實踐才能體會此中微妙深奧的道理。
  四攝是指攝受眾生令起親愛心而進入佛道,終至開悟的四種方法。《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說:(大正三三、442上)「《成實論》云:『一者布施,衣食等物攝取眾生。二者愛語,隨意語言取彼意故。三者利行,為他求利助成他事。四者同事,如共一船憂喜同故。』這樣的四攝法看似完全利他,但《大方便佛報恩經》提到:(大正三、164中)「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為菩提道修行智慧,以知法界故受身安樂,是名自利。」即知四攝法非絕對的利他而也是一種自利。
  錢財可以為眾生療飢濟貧,但佛法能滋潤眾生心靈,故亦稱之為「財」。《維摩經.佛國品》:「常以法財施一切。」廣行六度四攝便是以佛法的無上妙用來滋潤眾生,為眾生長養慧命之資糧,則國家和樂、世界太平的理想便不難實現了。 (陳嘉文/輯錄)

-------------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