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黄念祖老居士著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7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黄念祖老居士著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7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如世主妙严品云:「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
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
    佛的智慧入三世。三世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悉皆平等」,佛的
智慧,大平等的智慧。「其身充满一切世间」,佛所现的这个报身,这个身充
满在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所以「佛以一音演妙法,有情随类各
得解」。佛用一个音声,但不同的有情,不管是中国人,苏联人、美国人、日
本人、非洲人都懂。不但人懂,畜生、猫、狗、蚂蚁都懂。只有佛才能做到。
「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以这个智为体,好像虚空中包括
了一切像,一切形相都在虚空当中。佛也如是。以普光明智为体,出生种种示
现。「于诸境界无所分别」,上面讲平等,此处讲无分别。这就是佛的智慧。
我们众生就是喜欢分别、喜欢执著,只是这样、不能那样。往往自己有一个成
见,我这个是对的,别的那个不对。这就跟佛的智慧不相应了。佛是平等的,
没有分别。但佛不是糊涂,还是什么都清楚,只是没有爱憎在里头。我们就是
分别心,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但佛是平等普度的。
【以此智不思议故,无分剂故,为能具足如斯力用。】
    因为此智不可思议,没有限度、没有边界、没有分剂,所以具有这样的力
用。因为这个智慧不可思议、没有局限。这就是说,诸佛报化之所以出生,就
是因为以普光明智、佛的法身为体,而能够有这种示现,出现种种的报身的、
化身的佛。首先把报化身佛的体------智慧,提出来。底下为了利益学人,预先
防止我们的偏差,所以指出:
【在凡夫地,闻法入理,得根本智,苟不能依智起行,圆修圆证,堕于二乘声
闻境界,诸佛大用不得现前。】
    在凡夫的地位闻法,能信此理,信法身了,并得到根本的智慧,称为「得
根本智」,这就是「开悟」的人了。凡夫做到这一步,在当前地球上应该还是
有的,只是不多。凡夫闻法、通理,能够契入,得根本智,就是禅宗破初关,
就是见一见法身。
    所以,这个境界不是气功那些境界所能比的。它们都是可思议的、有限量
的。我们这是离开言说、离开思量、离开语言、说不清、道不出、想不到、想
不明白。开悟的人把他开悟的境界跟你说,你还是摸不著头脑。
    到了这个地步,见法身,得根本智,已经很难得了。(根本智就是破本参
,初明自已的心地。)得根本智,如果他不能依更广大的后得智、差别智来修
行,来圆修圆证,他也就跟二乘一样,堕於寂灭。堕於此一境界:法身无为、
无相,不会生起诸佛的这种大用:要救度众生,示现殊胜的报身,建立殊胜的
佛刹。报身放的光明遍十方虚空,救度众生,现种种的化身像观音菩萨化身美
女,让打鱼的人因求婚,而背诵经典,来度他们。没有利他的心,没有成就国
土的心,不就跟阿罗汉一样了吗?所以说「堕于二乘声闻」。外道以升天为其
得果的究竟,佛教以升天为堕落。小乘以成阿罗汉为究竟,成为圣人,(阿罗
汉是圣人,是小乘极果),但是从大乘教、一乘教来看,还是堕落。所以「堕」
于二圣声闻境界。(密教里,跟声闻众同住七天是犯戒的,因为他们不是大乘
行者。)
【是故此经初会六品,全显如来果德。】
    《华严经》在初会六品,《华严经》是七处说法,三处在人间、四处在天
上。华严很不可思议。说时,第一是忉利天,第二是夜摩天,还有兜率天、他
化天。在四个天上,说此经时,有几次法会呢?晋译华严是八会,唐译华严是
九会。(本论依唐译。)初会一共有六品,完全说的是如来证了果位的功德。
【二会至八会三十二品,明进修阶次,直至菩提。】
    二会至八会就有四会在天上说的,一共有三十二品,就讲阶次,一层层,
从十住、十行、十向、十地,一直到成佛。
【总之不出六位因果,为令行者昭廓智境,穷诸行门,不取偏空而严佛土。】
    「六位」是专名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佛等六位。从
「初住」起到「佛」是六位。所以在华严里头,都在介绍六位的因果。为什么
华严要讲这么多呢?就是让「行者昭廓智境」。原有根本智,再扩大你智慧的
境界。所以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佛家这么富、这么广,不读华严不知道。
    过去为什么出现《华严经》,就是因为龙树菩萨,大智慧,有一天他觉悟
了,觉知过去行为都不对,就出家了,很快的就把世间所有的佛经都搞通了。
他就想,这佛教也不过如此,我都掌握了,我也可以当教主,再创个新教。所
以一个人进步之后,往往会有叉路出现。龙王怜悯他,知道他的情况,请他到
龙宫。有很多人不信,龙宫怎么能去?很多人还是唯常识论,不合常识的,他
就不相信。对於华严、楞严都是从龙宫中取出来的,都是龙树菩萨的功德,他
们不能信。龙树菩萨进了龙宫,读华严,这才真拜服了释迦牟尼佛。在龙宫华
严经最少的一种,就是现在流通的八十卷,加上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成八十
一卷。
    读了华严,就「昭廓智境、穷诸行门」。他在许多的行门里头,从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不取偏空」。空是对的,但阿罗汉证的是偏空,而不
是第一义空。第一义空,空有不分,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而严国土」,他
也要庄严佛土。不是依偏空而庄严佛土,就不是阿罗汉,而是大菩萨了。怎么
能使得了根本智的人,不堕落成阿罗汉呢?华严正应此机。种种佛、种种功德
、种种过程,让行者免於走上这一条弯路。免於作了阿罗汉之后,多少劫,还
得发心,还得求菩提果。因为法华讲:那是化城,没有三乘法,只有一乘法。
最后还是都得成佛的。他走了弯路,这样就让他走直路。
【而初会中普贤三昧一品,正显佛华严全体。】
    初会之中有普贤三昧这一品,这一品正显明了佛华严的全体。佛是怎么样
以他的功德来庄严他自己,最后成了究竟佛。这就是「佛华严」的意思。这一
品就显现了「佛华严」的全体。
【经明普贤菩萨,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藏身三昧。】
    经里面说:普贤菩萨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藏身三昧。这个三昧叫「毗卢遮
那藏身」三昧,这里的藏身就是《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毗卢遮那藏身就是
如来藏。
【此三昧者,依于法界,称性遍周,一切刹尘,普身示现,教诸众生不舍尘劳,
繁兴大用。】
    这个三昧依于法界为体,称法性,遍周一切,遍满一切,遍圆一切。「一
切刹尘」,大为一佛刹土,小为一粒微尘,都「普身示现」。佛的身体都示现
在里面,教导众生。不舍尘劳,而能兴起大用。此三昧是什么三昧呢?在一切
佛土、一切微尘中,都可以现身,都可以教导众生,可知:这不是沉空滞寂了,
而是「繁兴大用」。
【随说世界成就品,说华藏世界品,以示净秽诸刹,一切唯心。唯能深入普贤
愿海者,一切处无非佛土,一切时无非佛事。此三昧品贯彻全经,寻文自见。】
    世界成就品里说华藏世界是怎么样的世界呢?这个世界有香水海,有多少
重世界,这个里头有清净刹土,也有浊秽的刹土。咱们这个世界就是秽土。丘
陵、坑坎、有鬼畜和地狱,是一个不干净的国土,是秽土。极乐世界清净庄严
,不但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的名字都没有。一切都是微妙殊胜,是净佛土。
华藏世界之中,有许多是净佛土,也有许多是秽佛土。
    因为众生种种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为什么众生生到净佛土呢?
因为他心净,为什么我们在秽国土呢?因为我们的心还不净。但是我们希望很
快就要到净国土去,赶紧要从不净变成净。一切都是唯心。                  
    「唯能深入普贤愿海者」,普贤十大愿王,深入到普贤十大愿王,就可以
知道一切处无非佛土。佛学院的学生想去五台,参拜文殊。其实哪里不是五台?
这,就是五台。哪儿不是文殊?你自己,就是文殊。
    所以纵横自在,大安乐。「一切时无非佛事」。所见一切皆法身,一切事
究竟坚固,连颠倒执著都是佛的法身。还有什么不是佛的法身,哪一处不是佛
事。所以,「举足下足无非道场」,你行走的地方都是道场。
    所以全在当人,全在你自己。你是什么见,你就是什么境界,你就有什么
行动,也就是你的下场。没有任何人来管你,都是自主的。地狱是自己走去的
,不是任何人拉去的。抱火柱,谁叫你抱的?是自己抱的。看成一个美女,赶
紧过去,就抱。啊!烧死了。烧死了风一吹就活,可是这教训完全就忘了,再
看还是美女,还要抱,又烧死了。所以,众生就是很顽固,千生万死,不能觉
悟。不是佛责罚人让他入地狱。《地藏经》里,佛拜托地藏,众生有一毛一尘
的善根,就别让他入地狱。所以我念《地藏经》看到释迦牟尼佛跟地藏菩萨给
我们托情时,老流眼泪。
    此三昧品贯彻全经,可以称性遍周一切尘刹,度化众生,其中有净土、有
秽土。能深入此愿海者,一切处无非佛土,一切事无非佛事。至於华严最后一
品:入法界品(善财五十三参)。
【至善财童子遍参知识。而德云比丘、解脱长者、裨瑟胝罗居士、俱以念佛一
门而得解脱。】
    善财五十三参。咱们是居士林,居士不要气馁。当然,我们对出家大德一
定要恭敬,但是居士也不是要自暴自弃自馁。五十三参的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
,在家人是多数,有国王、有外道、有居士、还有妓女,都是在家人。真正的
比丘、比丘尼,在五十三参里头是次多数的,多数是在家人。
    底下引了三位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根据他们对善财的介绍,让咱们知道
念佛报身、化身的功德。第一位介绍的是德云比丘。第二位是解脱长者,长者
就是居士,年长、富有、德高称长者。还有裨瑟胝罗居士。三位中二位是居士
,一位是比丘。此三位都是依念佛一门而得解脱。首先介绍德云比丘。
【如德云言:「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境界,离一切
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
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佛。」】
    德云比丘说:我得自在的解力,(我是比丘自称),而且是决定的解力;
不是那些含含糊糊,自己也不大信得及,像是对又像是不对,不是决定的解力
;而是自在的决定的解力。「信眼清净」,对於物质形色的鉴别靠眼,对於事
理方面的取舍靠信,可信才取,不可信当然舍弃了。所以「眼」很重要。开悟
之重要就在此。开悟了他就「具眼」了,他就有眼睛了。我们也称智慧为眼,
般若如有目,不然就如盲。如盲而领了一群徒弟在一起修行,就是古人所说:
「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一个瞎子领着一群瞎子,大伙一块入火坑。所
以要具眼,眼很重要。参方需具参方眼,参善知识,得有参方的眼睛,否则你
参访谁呀?看教要有看教的眼,看什么书,各种注解很多。现在书多得很,尽
信书不如无书。什么书你都信,还不如没有书。所以学佛、看教、参访善知识
,都需要有眼。
    德云比丘有决定的解,所以信眼就清净,眼睛很明很亮,明察秋毫,善能
抉择,所以「智光照耀,普观境界、离一切障」。看一切境界,不於境界中发
生障碍。不是现代所谓的眼通、透视。此指一切都能知道它的根本、照见五蕴
皆空。不是透视眼,看到你肉身内部,这眼还是糊涂眼,五蕴对他一点也不空
。「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又是「眼」,用善巧来观察一切,普看一切,故
名普眼。又极明彻。所见一切都是法身,没有不是法身的。於是所行没有不清
净的,由於有清净信眼,故能「具清净行」。此一段就是念法身佛的境界。底
下就念报化身佛了。
    「往诣十方一切国土」,到十方的一切国土去,去「恭敬供养一切诸佛」。
「常念一切诸佛如来」,老在持念佛的名号与功德,於是「总持一切诸佛正法
,常见一切十方诸佛。」这一段就是念报化身佛。这不是阿罗汉境界。阿罗汉
不知他方佛,他只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中有释迦牟尼佛。他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佛,
阿罗汉不知道。
【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以下,即念法身佛也。往诣十方以下,即念报化佛也。随
顺法身,起于报化。法身无量,所感报化亦复无量。故下文云:「见于东方一
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如东方、南西
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
    「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以下,即念法身佛也。「往诣十方」以下,即念报
化佛也。由於法身,流现报化身。法身无量,所感报化更是无量。德云比丘说
:「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
,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由於随顺法身,由法身就起了
报身、化身,法身无量,所以它能流现报、化身亦无量。德云比丘到十方看佛
。在东方,见多少佛?非是数量所能说得出来。东方如此,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都是这样。
【是名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诸佛别无境界,唯以智慧光明,
随顺众生而作佛事。】
    所以,常念报、化佛的功德,礼拜恭敬,忆念、赞叹、总持诸佛的法,这
叫做「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这是个什么法门?就是忆念一
切诸佛的境界。忆念:老记著。念:想念。亿念诸佛的境界和智慧光明。
    「诸佛别无境界」,诸佛另外没有什么境界,「唯以智慧光明,随顺众生
而作佛事」,这又把刚才说的话重复加深了。诸佛没有别的境界;唯一的就是
用智慧光明,随顺众生而作佛事。适合众生的根器,你所需要的、你所能接受
的、你所能修行的,来告诉你、教导你、接引你、为你作佛事。所以,大智慧
、大慈悲、大愿力、大方便都在其中。这就是因为是智慧光明。有这个智慧光
明,就可以知道众生种种的根,可以因你的根而救度你,这是为什么?只为佛
是大慈悲。既是大智慧、大慈悲,这么作不就是大愿力吗?菩提心是什么?就
是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的结合。所以,我们要想成佛、要发菩提心。要求
智慧、要增长我们的慈悲、要发大愿。三个融合为一,不是三个东西拼成的,
而是融合成一体的。
【此念佛人亦复如是。由信解具足故,能入佛智慧。由观行具足故,能见佛光
明。智慧光明不从人得,唯藉缘因得显发故。】
    念佛人也是如此。由於你信解具足,一部《华严经》讲的就是「信、解、
行、证」。具足信解,最重要。首先是个「信」字,所以信字上,我们必须要
深入。深入这个信,还有一个很要注意的事,就是要「破疑」。《金刚经》赞
云:「破疑生信、绝相超宗、顿亡人我解真空」。破疑:有疑惑要把它破掉,
不要听任它存在。要主动,要作努力。那些地方有怀疑,要把它破除。破疑,
疑与信是对立面,疑破了,信就生长了。
    所以,信解二者,有时是不解不能信,有的时候是不信不能解;这两个可
以互相促进。因为你信了,你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你理解了,你就真信了。就
这么循环,这么增长。信一点,多理解一点;多理解一点,更信一点;更信一
点,更深入理解一点。这就对了。信解具足的时候,就怎么样?就入佛智慧。
就进入到佛的智慧,不要小看它。                                 
    「由观行具足故」,你的作观、你的行持具足,你就可以见佛光明。「智
慧光明,不从人得」。智慧光明不是别人给你的。「唯藉缘因得显发故」,智
慧光明是靠缘因,才能够显发。
    「缘因」二字又是一个名词。我们讲三因佛性:正因佛性、缘因佛性、了
因佛性。此处「缘因」,即缘因佛性之「缘因」。正因佛性就是众生本有的佛
性。譬喻像木头里有火。古人钻木取火后,人才吃熟东西。木中有火,譬喻人
中有佛性,就是正因佛性。
    什么叫缘因佛性呢?木头有火,这桌子为什么不自己烧起来?必须得钻,
它才出火。所以要有缘因,这「缘」字,要有外缘。所以就是「修德有功、性
德方显」。你本来有性德,你必须修德有了功效,你本来的性德才显现。所以
依靠缘因。
    缘因钻而火出,达到目的了,火出来之后,木头也烧光了。一切了了,了
因佛性。此譬喻很好。木中有火,是正因佛性。钻木取火,缘因佛性。火出木
头也烧完了,了因佛性。这才究竟。
    此处说明,智慧光明不是谁给你的,是靠了缘因。缘因也可能由於某人的
启发、某人的帮助。但是,总之最后是通过你自己。这个缘因,靠缘因,你得
修,修德有功,就能显发性德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