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转帖]智海浪花——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 (1)

[转帖]智海浪花——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 (1)

飞向全世界的佛法

艾泽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博士



  飞向全世界的佛法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许多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都把探寻、求索的目光对准了佛教。

人们普遍认识到,在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创立的古老思想里,实际蕴含有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

过时的大智慧。不过可惜的是,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潜心研究佛法的精彩人生并没有被记录下

来,否则的话,这些历史一定会成为研究当下人类精英灵魂嬗变史的第一手资料。

  本着这一初衷,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识地把接触到的一些知识分子学佛的经历记

录下来并介绍给世人,这种目击人们的精神演变,并将之留存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的角色与

任务,可能是我注定要承担的。这两年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是,西方知识界人士研究佛法的

人日渐增多起来。他们对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人甚至不惜花费

巨大的精力、时间去啃汉语、藏语以期能了解到藏传佛教的真面目。我就碰到过一些来自美

国、比利时、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修行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来到藏地求学

佛法。每每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求道、求真神情的面孔,我的内心就感受到一种欣慰与感

动。

  艾泽生博士就是这众多求法者中的一员,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我的印象中,他几乎

把全部的时间都投注在佛法上,如此精进地闻思修,使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定的修证,

慈悲、智慧很快就融入了他的心相续。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人“修持”十年所达到的境界都

不如他一年的取证成果。

  艾泽生博士不仅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在世间学问方面同样也拿得起、放得下。他今年只

有二十五岁,但已能流利地读诵、书写中、英、法、德、荷兰等五国语言,《放生功德文》、

《佛教科学论》、《如何面对痛苦》,以及《法王如意宝传记》已分别被他翻成荷兰语及英语。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深入藏传佛教,这位勤勉的小伙子最近又发愿要学好藏语……更让人意

想不到的是,来自比利时的这位西方人,最终获得的却是中国中医学的博士学位,而且他对

中医的精通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国的中医大家。

  下面的文字就是我记录下来的、他用娴熟的普通话讲述给我的他的学佛历史。



  宗教信仰对西方人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西欧国家,历代传统均信奉基督教。因此,不

但我的家庭教育里包含了基督教的教育,而且我读书的学校都开设有宗教课,因为我们西方

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有神论者。而且我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也有很大差别:除上课外,在校学

生们有充裕的课外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由于我很爱思考有关人生的哲理,并且很喜

欢研究宗教,再加上我从小就一直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最终我走上了学佛的道

路。

  我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富裕,而且我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从小没有物质方面的乏少,无论

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而且与同龄人相比,我接受教育的时间开始得比较早。我从三

岁就开始学体操,六岁学习第二门语言(法语),七岁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能熟练

应用。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学习过水彩绘画、乐器演奏、戏剧表演等。十五岁时,我又开始

接触气功、太极拳等。尽管尝试了各种花样,但不知为什么,我的内心深处却总有种空洞感:

我做的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人为什么要活着?对生存目的探寻不得的这种失望与空虚

导致我最终离家出走,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游荡。此后我发现了一本介绍禪

宗公案的书,因日本传统文化早在七十年代就被传入了西方,故当时已经有不少关于日本禪

宗的书了。这种明心见性的法门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我还到图书馆找到

了一些印度出版的有关佛教艺术的书籍。当第一次看到庄严静穆的佛像时,我的心中就有了

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

  而我接触藏传佛教的经历更是比较特别。在十六岁的那一年,我和朋友学习了催眠术,

并准备做一个实验,以探索人的前世是否存在(在这以前,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类似的研究,

并有详细的报告,故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在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地进入了催眠状

态,并看到了很多前世的事情。最奇怪的事是,我看到很多穿红色衣服、并戴红色班智达长

耳帽的喇嘛们坐在一个极为庄严的经堂里,我感觉自己当时也在场。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

目,宛如昨日。不久,我又做了一个非常吉祥的梦。在一个山坡上,我看到一位非常庄严的

老喇嘛坐在草地上修定。他看到我后就对我说:“你拿着这本书。”书的题目大致为:谁了知

了此书内容就能成办一切。老上师坐在草地上的景象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次

日,我就把他画下来了。而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也许当时我学佛的因

缘已经成熟了吧,我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尊大悲十一面观音菩萨的佛像,就满心欢喜地将

之买了下来。那时,我就已准备好了要远赴中国,并且心里怀有一个梦想:去藏地、去学佛。

  但因学习任务繁重,我来中国几年后才有了正式学佛的机会。利用一九九八年夏天的假

期,我专程到成都,在昭觉寺皈依了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化身——清定上师。不久后,又于当

年的秋天,当法王如意宝来成都检查身体时,我又有幸与他老人家结上了缘。从那时起,我

学佛的兴趣开始日日增长。最后,通过色达佛学院的上师们的慈悲摄受,我才真正地踏上了

学佛的正道,心相续发生了向善的方面的转化,不良心理开始得到调伏。通过修持佛法,不

仅自己的性格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取舍善恶、净化自心的道理。这个道理才是

真正的财富,不但能令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而且还能令我们今生后世都得到

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可以这么说:学佛之路,就是通往幸福快乐之路。

  前几天,我和家人到超级家具城看家具。从商场出来准备回家时,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

刚刚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一个大卡车撞上了一辆小汽车并立即着火了!火势非常猛烈,浓

烟滚滚,烈焰冲天,当时已经没有人敢接近事故现场。很短时间内,呼啸而来的消防车、救

护车及警车便赶到了事发现场。我看见身边一位妇女正在抽泣,便问她为什么那么伤心,是

不是她与本事故有什么关系。她回答说:那个被大火吞噬的小车里尚有一位未能爬出来的人,

显然他被活活烧死了。听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就在我们站在那儿观看的时候,有一个人正在

烈焰中痛苦挣扎,并最终失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今晚已不可能再回到家人身边了,而他

的亲人们在得到噩耗时又将如何接受这悲惨的事实呢?更令人惋惜的是,死去的这个青年人

刚刚经过了不可思议的痛苦,并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了死后中阴,此时他该怎么

办呢?——他只能不由自主地接受黑白善恶业力的引导,并滑向转生下世的路途。也许他会

因善业成熟而投胎到善趣,但也可能因死亡时那一刹那间的憎恨而转世到极为痛苦的恶道!

这些想法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涌向我的脑海,使我对人生的仓猝又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有句俗

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我们不学佛,也不思考、不修习人生甚深真理而

空度一生,那么一旦当无常来到眼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那时不会再有任何依靠,无论

我们再怎么精通世间法也都无济于事!因为唯一能超越、战胜死亡痛苦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

了义佛法。由此可见,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真是其深如海,哪怕遍地铺满黄金亦不足以报

答。因为如若没有他们的慈悲教导,我们将永远找不到离开轮回的道路。佛陀曾告诫我们应

时时刻刻忆念轮回、无常的痛苦;人身难得,应珍惜自己这无比可贵的生命;人身如舟筏,

如果好好利用,它将乘载我们抵达解脱的彼岸,但如果将之用来造恶业,那就毁坏了自己的

今生后世。高僧大德们因深明此理而发奋精进修行,他们发大乘菩提心以利益一切众生,从

事自利利他的事业,结果使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意义。我们应跟随往昔大德们的足迹,令我们

也能此生无悔。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域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越

来越多的西方人接触到佛法并对之生起了信心,尤其是佛教里的慈悲平等的精神更是令人信

服。现代社会不但物质生产高度发达,同时对文明程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十几年来,在

国外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生命的协会及组织,有很多人积极参与。保

护动物、断除杀生并保持常年食素的人不在少数。受此潮流影响,不少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

上也开始提供素菜配餐。很多家庭在花园里为小鸟砌好鸟巢,给小鸟喂食,以此避免它们杀

死大量小虫子。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也得到了慈善机构的照顾。近日,连荷兰女王也因狩猎行

为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抨击。可见,世间善良的道德准则与佛法实乃毫不相违。看来,随

着崇尚善良品格、追寻人生真理的人群的增多,莲花生大师的预言正在逐步实现。我相信在

不久的将来,佛法定会吸引全世界有缘者的目光,并将最终引导无量有情走向自己的本来净

土。



  我与艾博士交往已三年了。我的感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大医学家。

在他身上,爱与慈悲总是能从他的日常行为当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通过他的叙述,我们知道泽生是通过催眠实验了知前后世的。我一直认为,严肃、科学

的催眠法可以当成为一种方便法以验证前后世的存在,没有智慧、没有任何方便可言的人,

无权否定许多人通过这一事实上可行的办法得出的结论。我们并不需要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上

来看这个问题,就像宗喀巴大师所说:“我们对佛和佛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不能用合乎

逻辑的推理论证来证明,只能靠一种盲目崇拜去信仰的话,那是对佛和佛法的严重歪曲。”他

还说:“我们和外道的辩论中,不能用佛的语录作理由自立和反驳别人,因为他们不会承认佛

的教言。我们只能用公认的事实为理由,以理服人,所以理比教言更重要。”而通过催眠了达

前后世的存在便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有智慧的人往往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在常人眼中看似很普通的事当成修行的助缘,比如

当艾泽生碰到那次车祸时,他及时地将之转化成观修无常的一个契机。无智之人恐怕遇到此

种情况时,便只有毛骨悚然或尖声狂叫了。其实佛教除了有观修无常的教言外,还有许多不

离世间经验的修法,这些修法均是打开我们认识惯常世界的一个个窗口。

  客观公正地说,世间人对寿命无常也有比较深刻的体认。早在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初期

的政治家、戏剧家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塞涅卡就曾说过:“你出生的那一刻,死亡便已经开

始。”而乌尼利乌斯,这位公元一世纪前后的拉丁语诗人也说道:“出生时,死亡即刻开始,

‘结束’已题写在‘开端’上。”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好好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生命吧!

  总之,艾博士所理解到的前后世的存在及寿命无常都是非常关键的佛法核心。如果一个

学佛的人掌握了这两点,那他今生一定不会懈怠、不会退缩,他一定会沿着既定的轨道、目

标,向着美好的解脱前程勇往直前。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岂是否定佛法的人所能领略到的豁

达而自由、负责而无畏的境界!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 (2)
我的佛教科学观
    慧贤 南京大学 博士
今天我坐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寂静神山的山谷中,详详细细地记录下田博士的学佛经历。

  放眼望四周,我们藏地的这些清净山河虽没有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之类的

跨越时空的设备,但我们在这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却可以处处得闻三宝的法音。看看蓝天下的

金色庙宇,这种和谐的景观带给人们多少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所很难感受到的宁静啊。

  在静谧的氛围中写下这段文字,不知在浑浊的大城市里读到它的读者会有什么样的感

受?

  说到田博士,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的法名叫慧贤,出生于一九六八年。后考入南京大

学,并先后于该校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副教授。我们

曾多次交换过各自对佛法、科学的理解。每次与他交谈过后,我都在想,这么一个非常有头

脑的人研究佛法,可能许多没有头脑的人要感到大惑不解了吧。而对许多根本不懂佛法却经

常要装模作样地大肆妄加评论的人们,我只想劝他们比照一下田博士的学佛经历,然后约束

一下自己那张滔滔不绝的谤法的嘴!

  坐在青青草地上,我用智慧的笔在大悲心铺就的白纸上,描画出了田博士的形象。



  对我而言,佛教最打动我的一点便是对“缘起性空”这一宇宙真相的揭示。

  说到宇宙的本质,古往今来,不知产生过多少试图回答有关世界本源问题的哲学流派。

但我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后,终于认定:几乎所有人类思想史上诞生过的哲学思潮都是部分的、

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而唯有佛陀关于世界缘起性空的教言才是正确的。所谓“缘起”是

“缘起缘灭”的简称。其中的“缘”是指“因缘”,因是指产生一个事物的直接、主要条件,

“缘”是指产生一个事物的间接、次要条件。“起”与“灭”是指事物的产生、存在、演化和

灭亡。所谓缘起,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因缘聚合的结果,其演化和

灭亡也是因缘运动变化的结果。稍有哲学修养的人不难发现,佛教中的缘起论和哲学中的辩

证法非常接近。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不同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至于“性空”则是佛教特有的理论,至今为止,

在科学、哲学领域内没有任何相应的理论提出,但科学事实却为之提供了证明。

  所谓性空,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处于产生、存在、演化或灭亡过程中的事物都是没有自

性的,它的本体为空。这个“空”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虚空的空,而是指没有自性、没有质

碍,具有虚幻性、不实在性。

  性空和缘起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本性的两个完全等价的描述,因为事物处在刹那生灭

的不停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因而成立存在的虚幻性、不实性,即空性;事物的空性揭示了任

何一个存在的现象都不是实在的、静止的,因而成立缘起性。这个道理也可称为不二法门、

空有不二等等。

  为什么绝大多数众生都没有证悟空性,甚至连佛法缘起性空的道理都没有听说过呢?其

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悟道后讲的,“众生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仔细反省我

们每天的生活,大家都在用六根向外起识造境,但自己全然不觉,反而认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全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不知道外境唯心假立的道理。我们整天在用眼睛看,却不知道为什

么能看;整天吃饭也不知道谁在吃。我们在自己假立的身体这一堆原子上,再假立一个虚幻

的“我”,念念为这个“我”在奔忙,却不知道“我”到底为何。生从何来,死又往何去?我

们就是这样生活着,对自己的心从来没有观察过。

  在我自己对缘起性空的道理没有生起定解之前,我的心也是同样;甚至现在,像我这样

一个对缘起性空自认为有了一定定解的人,如果没有把心安住于觉醒的、现量体验这一道理

的状态中,那么我的心还会处在“起识造境”的心的迁流状态下。而这种起识造境却又不知

不觉的状态就是最典型的迷茫状态,一不小心就会造诸恶业,为轮回制造前因。

  回想我自己对佛教缘起性空世界观的理解,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希望有缘

的朋友们能透过我的经历得到启发和信心,也下定决心去探索宇宙真理、了悟心的奥秘,并

最终通过修行证悟空性,得到无上的内心安乐。

  其实在我上大学之前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和众多的同时代人也没多大区别,经历着大

家可能都会遇到的酸甜苦辣,每日忙着玩耍、读书、做作业、考试等等。

  到上大学时,我开始思考人生、社会、宇宙的问题。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许多科学著述,

希望这一生能做一个探索宇宙真理的科学工作者。虽然有此目标,但我总觉得现代科学对世

界的发现实在少得可怜。仰望夜空的繁星,我们虽然知道这是多少亿年前的星星的天体光线

经历了漫长的旅程才到达地球,不过我们却无法洞察它们进一步的奥秘。自以为万物之灵的

人类,相比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渺小和可怜,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波动可能就会使整个人类灭

亡。而从微观上捕捉,我们所了解到的宇宙就是一些原子在空间上的分布。除此之外,我们

对这个宇宙一无所能。其结果,我们连认识自然都不完全,所谓改造自然也只不过是人为改

造一些物质运动的条件,从而产生一些新的运动结果而已。

  特别是在读大学期间,有一个深深的忧虑困扰了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就是由于接受

了唯物论的“生命断灭论”的世界观,一旦想到数十年之后我将会死亡,死亡之后,组成我

身体的物质将会分解、发生化学反应,以致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我的任何痕迹,我就非常

恐惧。一百岁可能已是我生命的上限,这怎不令我难过?!一百元钱很快就会花掉,一百步

路程也很快就会走完,一百天也一下子就会匆匆溜过……一百年相对于宇宙的寿命来说又算

得了几何?难道我这个能够思考宇宙规律的“万物之灵”在百年后就归于断灭了吗?有好几

次我都和朋友们谈论过这个话题,然而没有任何结果。他们有些劝我,活着就是活着,不要

想那么多,想多了就不快乐了,难道你没看见许多大哲学家就跟疯子一样吗?也有些讲,反

正死的又不是我一个,不要管这些事了,何况我们还都年轻!然而所有这些话都不能减轻我

对死亡的恐惧,一种生命永恒延续的愿望在我心里早已扎下了根,但唯物论的生命断灭说—

—即人死后没有任何灵性的存在,却给了这种愿望一个致命的打击。有时我甚至希望这世间

即就是有鬼神存在也比什么都消失殆尽为好,做了鬼,至少我还可以思考、感受。这种对死

的恐惧,导致我常常从梦中惊醒——在梦里,我死了,成了一堆白骨,飘浮在茫茫的宇宙间。

  进一步的思考,使我对唯物论产生了更多的怀疑。比如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情感

和理智等是从没有任何情感和理智成分的物质中产生出来的。其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

身体是由物质的基本原素原子构成的,人的理智和情感是从这个物质的身体以及身体之外由

物质组成的环境中产生的。我一直觉得,即就是从直觉上来看,我们的认识能力也完全是一

种和物质的“无觉知”特性相对立的,断言觉知能力来源于“无觉知”的物质,这一点在逻

辑上来说总给我一种牵强之感。此外每一个出生的人都带有某种性格倾向,这种性格倾向是

找不到任何解剖依据的。而且人的性格可以通过外在的因素使之改变,断言人的觉知能力来

源于人的肉体有很大的问题。

  也就是在科技理论当中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对唯物论又产生了诸多怀疑的前提下,在

大学后期和读硕士期间,我开始接触了一些佛教书籍,算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些佛教知识。但

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内容,因而也没有对佛法深入下去,对其中的道理也是似信非信。

只是在读博士期间,由于经历了许多心的痛苦,加上我的一个好友皈依学佛的影响,我才开

始认真阅读佛经。我仔细看的第一本佛经是《楞严经》,读第一遍的时候几乎什么也没搞懂。

但我不灰心,我又开始进行反复的阅读。也不知是在读到第几遍时,我的心突然有了豁然开

朗的感觉,我第一次意识到在《楞严经》中,有对困扰我多年的所有问题的全部答案,有对

缘起性空这一佛教基本世界观的究竟描述,有对宇宙人生实相的全面阐释!那一瞬间,我真

的是感激涕零。我深深感谢,并将生生世世铭记佛陀为愚痴而可怜的众生慈悲演说《楞严经》

的功德。

  在《楞严经》中,佛对觉悟缘起性空法则的实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缘起性空法则

牵涉到观察六尘的主体——六根、形成虚妄六尘的六识,其实验方法和一般的科学实验有本

质性的区别。科学实验一般借助于实验仪器,对虚妄六尘进行观察,而不牵涉六根六识,故

而永远不可能揭示六尘世界的本质。而佛法缘起性空的实验则必须要求观察主体——心,对

境产生六识而有六尘幻相的过程,如此才能有彻底而圆满的觉悟。下面对眼根认识外境的原

理略作分析,以帮助大家明了缘起性空的正确性,其它五根的认识过程则可以此类推。

  我们的眼睛是最主要的感觉器官,科学统计表明,我们每天所摄取的“色声香味触”的

信息中,“色”的信息远远超过其它几个。以观察树叶为例,太阳光照射在树叶上,红橙黄青

蓝紫等光被树叶吸收了,仅剩下绿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大脑对眼睛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便形成了外界树叶的一个“映像”,大脑根据这个映像形成对外界绿色树叶的认知。这里有两

个要素需要注意:其一,眼睛只能感知光,我们是通过光这个媒介认识外界的树叶这个色的。

其二,大脑对眼睛获取的信息进行了再加工,这才形成对树叶的颜色、开状、大小、远近等

的认知。

  那么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明白光的本性。在现有的观察

中,只揭示出光是一种没有任何质碍的存在,而没有质碍的存在正是佛教的性空观点。既然

我们从来没有直接感受过我们脑袋中所形成的“树叶”,而是通过光这个中介才认识到树叶的,

这个中介使者的性空特征难道不足以证明树叶性空的特性吗?

  更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当大脑对眼睛获取的光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时,便形成对外部事物

的映像,大脑是通过映像形成对外界树叶存在性的认识的,这个映像在佛经里叫做“眼识”。

也就是说,如果不假借于光线的传播、眼识的形成这两个环节,眼睛和大脑就不可能形成对

外界树叶的认知,它们将永远不可能直接感知我们认为存在的外面的那片树叶。显然,眼识

和外面的树叶不是一回事,就犹如一个人的照片和该人不是一回事一样。这种通过眼识断定

外面树叶存在的现象,就像我们看电视上有人的画面,因而产生电视上有人存在的感觉一样。

事实上,电视里从来没有我们所感觉到的那个人的存在。同样,当我们断定外境存在树叶时,

其实也是通过眼识并将眼识的特性强行地投射到外面,从而坚固地认定外面有树叶存在。这

种投射是大脑和眼睛在外面的虚构和假立。而眼识始终在持续地迁流,故而外境也就被持续

地假立着!

  概而言之,大脑(心)对六根得到的“色声香味触法”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眼耳鼻舌

身意”六识。我们对六尘的存在性完全是建立于六识之上,心妄想了六识,然后又将妄想的

六识假立为外面的六尘。这就叫起识造境,或者说六根向外“取境”。

  《楞严经》就是这样阐述了六尘、六根、六识的本性。

  后来当我又看了一些因明著作及《俱舍论》后,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原

先是站在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立论层次上,引用佛法来证明缘起性空的不虚。而在《俱舍论》

等著作中,佛法对此问题的揭示更是直截了当。《俱舍论》中说,眼睛所见之色法是映像,所

见叫现量,耳鼻舌身诸根亦同此,它们的功能就像镜子一样。只有第六识意识才会对外境起

种种分别念,并执著为真。所谓修行也即停止第六识的妄想分别,但又不废前五识的镜子显

现功能。这样我们才能一方面了了分明,一方面又一物不执,回归心性的本来状态。

  在了达了伟大的“缘起性空”之理后,我对佛法立刻便生起了不可退转的坚定信心!一

九九六年,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没有丝毫勉强,我就诚心诚意地皈依了三宝,从此开始了认

真学佛的人生历程。

  一九九七年,我又进入了密宗之门。这一年在我的学佛之路上显得特别关键——我认识

了我的三个上师,接受了三个灌顶,常常觉得身心非常空旷,整个人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

化。特别是色达喇荣佛学院的秋吉尼玛活佛,因为造金刚萨埵像的因缘来到南京,并住在离

我家很近的一个道友家里。他的高尚人格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决心依止他,上师也非常高兴

地答应了,并赐我法名“慧贤”。在上师那儿,我又一次更深地领悟到了缘起性空的进一层涵

义:缘起是佛性(觉性)显现万象的一面,性空是佛性“空”的一面。实际上这两者是不可

分的,这个佛性从空性角度看是不生不灭的,无有任何实质;从缘起的角度看,按缘起法则

显现一切万象,而这一切万象都是佛性的一种状态。空有不二的意思就是说,境像正当显现

时,该境像的空性与显现不离不合。

  秋吉尼玛活佛还给我们讲述了晋美彭措上师宏大的弘法利生事业,我一听内心就生起了

极大的信心。恰逢此时法王如意宝来到上海,在我和道友专程前往拜见上师时,我们得到了

他老人家不可思议的加持。这一切都引发了我要到学院来进一步参究的信心。

  二○○○年六月至七月,我总算排除一切困难赶到了色达喇荣,有幸参加了佛学院的金

刚萨埵法会并接受了上师的大幻化网灌顶。这短短的两个月,却在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下,

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记得在学院“耍坝子”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表现

佛在因地布施的话剧。在观看该剧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流泪,内心深深地感动于义成

王子的勇猛布施之举。望着坐在场地对面的法王如意宝,我头一次真正在内心生起为救度一

切众生而成佛的强烈决心。记得上师在一次灌顶后,告诉每一个第子,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以

一切众生为大悲对境,念念不忘救度众生出于轮回苦海,使他们获得究竟安乐。上师的话让

我对缘起性空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性空”决不是让你无所事事、堕于顽空、断灭空

的消极状态中,而是要奋起菩萨六度万行之志,为利益和救度一切自性众生而随缘任运、精

进不懈。

  从学院回来后,我有了一种身心被洗涤的感觉,于佛法的见地修行也越发增上,对密宗

的殊胜见修行果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定解。并发愿今生要以《定解宝灯论》为见,《直指心性注

疏》为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为行,即生以大圆满法成就正等正觉。

  现在,我已能于觉性体中相似地安住,内心能初步区分起识造境的轮回状态和安住空性

的觉性状态,修行也变得非常的简单和直接,内心得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满足,深感没有白

白地得此宝贵人身。《证道歌》中的“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这句话,恰好表达

了我对自己未来修行的期望和决心。我深深地明白,无始以来起识造境、妄想执着的习气非

一朝一夕就能清除,这需要长期甚至毕生乃至多生的精进而勇猛的修行。相对于达到圆满正

觉的路程来说,我还站在起点上。我深切祈愿,我这一生的一切身口意都能为承办众生利益

而存在,于众生无有丝毫不利和伤害。并愿我能于一切境遇之中,都不失慈悲和觉悟的正念。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多多听闻佛法,多多思考佛讲的缘起性空的道理,使自己能

对之生起定解和信心,然后努力按照这个道理去寻求觉悟,脱离痛苦的六道轮回。其实这所

有的六道也都是我们的心所造作出来的外境,无有自性。我们只要通过禅定和其它的一些方

便,使自己的心相续不断趋于觉悟,最终一定能成为圆满觉悟的自性佛!这样的人生才是有

意义的人生。否则每天陷于忙忙碌碌的尘世生活,六根遇到适意的六尘就恋着不舍,遇到不

适意的六尘就不高兴,一生都处在不停息的六根“起识造境”之中,生不知所由,死不知何

去,吃了一辈子饭,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吃,这样的生活只能说是可悲可叹!

  更进一步地说,我们除了寻求自己的觉悟外,还应当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生命

状态,使他们也达到圆满觉悟的状态,得到彻底究竟的安乐。

  愿一切众生都能胜解缘起性空,体悟自己本性是佛,最终达于圆满的佛地!



  读者朋友们现在应该对田博士有所了解了吧,我相信他的科学佛教论一定会对有智慧的

人们有所启发。我更希望所有的智者都能像他那样精进修持!

  如今的社会上有许多整天把佛法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在干一些危害众生之勾当的人,他

们的所作所为根本谈不上利益众生。所有这些高喊发菩提心的人们,包括有些四处“弘法利

生”的法师,请你们参照一下田博士的所为,再扪心自问一下,在这个对社会负责的人越来

越少的当下,你们,当然也包括我们,乃至所有的佛教徒们,是否都应该追随先辈大德们的

足迹,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子呢?

  还有那些不信佛也不学佛的人,也应该从田博士的经历中去思考自己应该走的人生道路。

当越来越多的东西方高级知识分子开始在佛法当中寻求人生真义之时,当他们越来越坚定地

认定佛法只能给人以利益,而不会带给人类任何损害时,你们这些固执而渺小的人,如果还

要坚持自己的陋见、不希求佛法,那我也只能说这是对你们自己好不容易才获得的难得人身

的最大浪费!生而为人却不知行持佛法,这样的生存和旁生有什么区别呢?我这样说并非恶

意污蔑那些不信佛法却又整天乱议论、胡诽谤佛法之人,十八世纪著名的佛学家、历史学家

贡唐丹毕卓美就曾说过:人得到人身没有去修法与畜牲无有差别,就像芒果若不食用,与巴

豆又有何区分?

  因此,佛法的智慧只会让人更快乐,佛教的修行只会让人真正地脱离痛苦。一代藏学大

师更敦群培就曾说过,“唯有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其它宗教都是信仰的宗教。”

  为了让我们自己的人生得到最究竟的利益,我们都应该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

双目去静静思维一下佛教的殊胜智慧!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功德无量!

TOP

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 (3)
还生命以本来面目
圆上    美国纽约大学    博士


  圆上从美国到学院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了药还有红茶,但我最珍视的还是她自己通过反复思维后产生的对轮回的正见。发达的科技有时也能带来令人欣慰的成果,比如她居住的美国和我生活的雪域,通过两部电话就能被连接起来。她回美国后给我打来过几次电话,电话中的声音还是那么温和而沉静,这让我常常回忆起她在学院时的种种神态。记得当这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后又在美国纽约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的女孩子头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多多少少我还是被她的求法精神打动了。因为她可以千里迢迢从大洋彼岸赶来闻思佛法,而我周围的许多人却对近在身边的佛学院视而不见。两相对照,不得不让我生出很多感慨。

后来在一次通话中,她向我详细诉说了她的入佛因缘,特别是对前后世的见解。我相信,她的经历一定会帮助很多人从对佛法的误区中走出来。

我叫圆上,出生于上海。从北大毕业的那年暑期,我和我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又赴美国继续深造,我当时选择的是精神科学和心理学。迄今我在美国已生活了四年,学习和生活都很顺利。其间因不愿做动物实验和其它的一些原因,我又把专业从心理科学转到了统计学,并最终获得了纽约大学统计学的博士学位。

  我生长于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我是独生女,故父母和亲友的宠爱便一直源源不断地涌流到我的身上。父母在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工作,从我记事起,他们就经常长驻国外工作,这种情况很自然地培养了我独立生活和思考的习惯。自我到美国学习后,我一般都能适应独自闯荡的环境,还经常利用寒暑假四处游历。美国几乎已被我逛遍了,我还到过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地搜奇览胜。

  我从小时候起就对人的性格形成史很感兴趣,这也是我选择精神科学和心理学继续深造的原因。譬如我自己,在人前往往显现得很开朗活泼,也有很多好朋友,但背后我常常会感到非常孤独。很多时候我都认为生命是极端地没有意义,如果它真的是无前无后、断然只此一生的话,那么随时放弃它也都无所谓了,哪怕地球这一刻毁灭也没有关系。其实我从未经历过任何挫折,几乎都是心想事成,故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这些念头的。

  这样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而更令人气馁的是,当我纵览科技理论时,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科学解释,甚至连任何系统的假说都没有人有能力提出。所有现在已有的发现,都只是一些一鳞半爪的知识碎片。我真是越学越绝望,从大学到博士的求学历程让我终于明白,人类距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日还太遥远。

  可有一本书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也许这个距离并不遥远,只不过我们自身的一切秘密都在我们自己身上,等着我们去发现而已。我在美国读了 Dr.Weiss, Brian R的著作“Many lives,many masters”,作者是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精神病学家,一直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理论研究,曾担任过迈阿密大学心理系的主任。在他对一位病人进行催眠治疗的过程中,病人竟然回忆起了许多前世的经历。作者以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结论:人类真的是轮回不息的,前后世是绝对客观存在的。

  当我真正接受了轮回这个事实后,我唯有转向佛法去探寻究竟。在这之前,我对佛法并没有什么认识,像大多数年青人一样,我认为它是一种教条、迂腐的东西,最多不过是教人向善而已。劝人为善当然没有错,可也用不着故弄玄虚,什么下地狱、做畜牲之类的,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臆说”,怎能令人信服呢?还有许多同学也跟我一样,提到佛教就会提到祥林嫂捐门槛,把它当成一个天大的笑话在谈论。而我现在却觉得我们当初的看法、做法真是太幼稚了,因为几乎所有讲这些话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是没有认真看过任何一本佛学经典的。我们都自以为学了科学就可以把什么都唾弃了,现在我却是越学越知道科学的局限性了。

  还有一个一直困扰我的疑惑:如果生命真的只有一次,那这个世界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有些人一生顺利,有的人却生来坎坷?凭什么生在非洲的孩子就要经受饥荒,而美国的孩子就吃得那么胖?整个大自然和宇宙,呈现给我们的都是和谐与平衡,为什么单单人类的命运却是如此地不平衡与失序?

  这些疑惑我相信许多人都会有,只是在我们现有的生活与教育体系中,大家几乎都无法找到答案,许多人也就因此而放弃了探究问题真相的努力,因为这种思索实在是很累人。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管它呢,及时行乐还来不及呢,想这些问题又有什么用呢?难道工作、家庭中大大小小的问题还不够烦吗?

  对我而言,佛法就像是人类生命的百科全书,它不仅给予了我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让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既然生命是循环不息的,那么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将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当前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真想劝所有的人都能好好地生活,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尊重大自然,成为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

  佛法带给我的最大利益,便是让我这个曾经想以科学搞清生命本质的人认清了生命的本来面目,这种结果是不可能通过佛法以外的途径让我得到的。所有暂时显现上的生命的不公、不平衡,还有所谓的灰飞烟灭都是生命的面具而已。在这些生命的假面背后,隐藏着生命最本质的真实:它是完全由个人的业力操纵的一种轮回不已的生存状态,因果律是它唯一的运行法则。如果不按照佛法的空有不二的修行指南去斩断这轮回链条的话,那生命的所有存在方式都只不过是像从浪尖跌到浪底一般,如此反复而已。

  所以我才想庄重地发下一个誓言,但愿我能以今生不懈的努力,最终能超越这有形的生命体,去与生命的本来清净状态融合为一。

  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拜访色达喇荣佛学院,那是我所到过的物质上最贫困的地方,却是精神上最丰盛的土地。



圆上对因果轮回的阐述与我对此问题的看法很有相通之处。我一直认为只有通过智慧才能了知前后世的存在,而知道了这一点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印度伟大的佛学家清辩论师曾以忆念的连续不间断证明了前后世的存在,现代的催眠术其实只是这种理论的一个小小应用而已。

藏传佛教的伟大修行者乔美仁波切有一段时间在寂静地禅修时,眼前经常会出现一只白狗。后来通过禅观,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业报呈现:他很久以前作僧人时曾骂过别人为狗,后来这个果报现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最后一世时他做了一只白狗,时值释迦牟尼佛出世。当时在一个旷野中有一群商人在吃饭,这只狗饥饿难耐便上去偷吃。商人们发现后便逮住了它,并最终把它活埋在地里。刚好阿难尊者目睹了这一切,便以慈悲心超度了它,让它来世变成一个对佛教有造诣、有贡献的人。这是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忆念自己前世的实例。另外白玉派的不变金刚大士能回忆起自己的前二百世,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也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多生以前的往事。还有许多修行有成的佛教徒,都能通过佛教独特的法门亲身见到自己的前世。

  总之,如果我们依靠自己的智慧,仔细研究前后世的甚深道理,并借助于因明,特别是《量理宝藏论》,我们一定能推证前后世的存在。如果能加上闻思之后的禅观实修或别的证修方法,那我们就更可亲证前后世的存在了。

  希望人们在了知了这一点后,于自己日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修行中,都能时时注意千万别昧因果!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 (4)



因指见月

林明  美国密西根大学  博士


  春暖花开的季节总能让人的心情愉快起来,特别是在色达这样一个冬天几乎要占去长达

七、八个月光景的地方。当大地复苏、万物开始吐绿的时候,遥望远山近水那一片充盈绿意

的大地,我就感到心灵的天窗似乎已经打开,春天的气息源源不断地扑面而来。

  就在这样的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当阳光刚刚铺满大地的时候,从美国赶来学院参学、

钻研佛法的林明博士来到了我的同步翻译室。林明博士从中国的北大一路“征战”到美国的

密西根大学,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可谓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不过从她脸上,你一点儿也

看不到一般高学历知识分子的那种常有的骄矜气。她人非常朴素、善良,对除真理以外的庞

杂世事一点儿也不关心。听到她说她对佛学院的闻思修气氛非常满意,我便饶有兴趣地询问

起她获取超世间学问的大悲智慧的过程。一边听着林博士对世间知识与佛法教义的分析,我

一边就在心里感叹不已。一个女孩可以为了希求正法而不远万里到这里来求学,这种精神不

说感人至深,至少也是难能可贵的。



  说起我的世间经历,平心而论应该讲是光明一片:我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生物及

生物物理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前往美国继续深造,并获纽约大学生理学硕士学位,后来又在

University of Michigan 获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可能很多人会羡慕我的高学位,不过说老

实话,我个人却从未以此为荣过。因为十几年的东西求学史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你

就是把学问做到“后后博士后”,如果不能了解生命的真相、宇宙的来去、人生存于社会的意

义,那你即就是一个超级教授、超级权威,在我眼中也与路边那些静默的石头、小草无异。

人之为人,决不仅仅在于披上人衣、人皮而已。否则所谓的“万物之灵”又“灵”在何处呢?

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

  那么我又是谁呢?从名字上来看,我叫林明,但林明就是我吗?“林明”只不过是一些

笔划的结构合成而已,它怎么可能指认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呢?这个问题曾困扰了我很

久,直到接触佛法、特别是禅宗以后,我才算大概粗通了“不立文字”又“不废文字”的“借

假修真”之理。

  也许由于父母都是科技工作者的缘故吧,我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小学五年

级的时候,有次我去观看天文展览,在惊叹于神秘浩瀚的美丽宇宙的同时,许多日后挥之不

去的问题也悄然浮现于我当时尚显幼稚的大脑里。印象最深的便是看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后,

我头一次感到了平日里总认为大得无法想象的地球,以及一直自矜为能创造历史、改天换地

的人类,竟都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力。想当初从北京到上海坐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我就感

叹“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一对比宇宙的时空动辄以“光年”计,我马上就

想到:“天哪,我们才能活八、九十岁!这太可怕了!这怎么可能呢?”

  小小的我不禁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疑问,于是赶紧向在我眼中历来高大、睿

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父亲提出这个疑问。和蔼的父亲以过来人的口吻谆谆教导道:“我

以前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后来我不想了。”

  “为什么?”我有些疑惑不解,难道这么重大的问题竟可以忽略不计吗?

  “因为人不能总想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否则我们该怎么活下去呢?”

  回到家,对父亲的解答非常不满意的我,又站在了穿衣镜前。我长久地注视着镜中自己

的影像:这个人就是我吗?我是谁呢?我打哪儿来?妈妈未生我之前,我在哪里?是不是在

空中飘荡?我为什么会是我父母的孩子?别人的父母为什么做不得我的父母?……

  正是对生命的这种穷追不舍的刨根问底,才让我日后选择了北大的生物系。但上了生物

系,疑问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又有所增多,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时有点理解郑板桥的“难

得糊涂”了。但我就是没法糊涂,我总在想,数以百万计的精子中,只有一颗能和卵子结合

形成受精卵,这种碰撞过程看起来是十分偶然的。那么,如果是这数以百万计的精子中的另

一颗和卵子结合了,妈妈生下来的baby恐怕就不会是我了。如果不是我,那会是哪一个林明

呢?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所学到的越来越多的科学以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抚平我心中的

疑惑,有时我也不得不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它们渐渐淡忘,否则我可怎么活呀?我不能终日总

沉浸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堆中吧!

  大二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看到了蔡志忠先生所画的漫画《六祖坛经》及一

本介绍禅理的小书:《月》。第一次把它们看完时,我还不十分理解书中的内容,但我的眼睛

却为之豁然一亮:以世间的思维方式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可能在佛陀的思维方式

观照下会冰消瓦解吧。为什么以前我从未想到、听到、看到这种智慧的存在呢?是我的思路

有问题?还是我所接受的教育有缺陷?尽管后来我从蔡志忠和《月》的作者林清玄居士那里,

进一步把目光又转向了宁玛巴的大圆满,但我还是要感谢他们——他们的“指”并未让我见

月,但至少让我明白了天上有轮明月,我应该自己争取去看到并沐浴在她的清辉下。就好比

我的疑惑并不能直接让我得到答案,但至少它能提醒我应该找到答案一样。

  记得当初一翻阅这两本书,我就马上感到了一种阅读的快乐,并深深地爱上了它们。一

遍不懂,我就两遍、三遍地看。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我可以逐步领会书中一些公案的深

意了。并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接受了一些故事的教育意义,开始试着改变以往的某

些性格弱点。原本懦弱的我,在懂得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后,竟也开始学会“当下承担”,

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自信去勇敢面对人世的困难与挫折。既然我本是佛,只是妄想、颠倒、执

着使我不能证得,因而不能现起大机大用,那我就应该努力放下一切包袱,去以无分别的量

等太虚的心去包容一切、空诸烦恼,怎么可以又再杞人忧天似的重新去“实诸所无”,把困难

又牢牢执着起来放在心上、自我束缚呢?原本来去自在、无挂无碍,我又何必要给心戴上一

副起识分别的虚妄眼镜,再去给外物贴上好坏的标签呢?“非风动、幡动,乃仁者心动!”这

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考虑如何才能不“心动”,又不如木灰土

石一般死寂的方法。

  这两本小书慢慢地成了我的解忧良药。每当我感到痛苦、迷茫之时,它们总能给我以安

慰。我还把六祖那句“人有南北之别,难道佛性也有南北之别吗?”贴在床头,每每于夜深

人静之时都要细细品味一下这句话中包涵的智慧与哲理。我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亲身感

受到证悟的快乐呀!哪怕只要一瞬间让我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我也感到此生就算没白来过。

  接触佛法越久,我对所谓的现代科技的种种理念、手段、方法的怀疑也日渐增多起来。

特别是作为一名生物学和药理学工作者,在看到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经受的种种折磨与痛苦,

我不禁对自己从事的研究越来越反感。我不止一次地反问自己及同事:“谁给了人类这种权利

去用无数动物的生命和痛苦换取我们自身的健康?这样的健康是在堆积无数的白骨之上建立

起来的,我们整天高喊的自由、平等、博爱,为什么一旦涉及到人类自身的利益,马上就演

变成对别的生命体系的禁锢、专制、残忍了呢?拯救生命为什么以残害生命为代价?你们整

天养着宠物猫、宠物狗,又整天大剂量地毒杀小白鼠,却又建立什么宠物协会,下班后又去

吃活生生的动物肉,这算不算假仁义、假道德呢?虚伪不虚伪?可笑不可笑?谁能做到同体

大悲、无缘大慈呢?”每当这个时候,我的那帮外国同行们便全都目瞪口呆,他们看我的目

光仿若天外来客一般。我不管这些,在内心深处,我早已把六祖的话改头换面了一番后深植

在心间:“物种有别,体性同一;迁流不息,甚可悲悯。自不检点,后悔无期;佛性如如,快

快证取。”

  就这样,我艰难地在一个越来越物化、越来越异化的社会里坚持着我的探索,坚持着学

佛,坚持着对所有困惑我的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没有老师,同道也很少,就靠自己的摸索、

读书、品味。我的这种学佛充其量只能算是学看佛书吧!但我依然很满足,并感受到越来越

多的快乐。终于在二○○一年的六月份,带着许多的不解,怀着对佛法的敬仰,我在各方面

的因缘促动下,奔赴了中国四川色达喇荣佛学院。

  刚一踏上佛学院的土地,那纯净的天空和几位可爱的小觉姆就深深地打动了我。短短的

几天时间,我参观了天葬台、转了坛城、听了上师们的传法、拜见了许多学有所成、修有所

证的大成就者。特别是在听了一位堪布讲的《入中论》后,我总算第一次从因明的角度、从

意识的迁流不断上了知了前后世存在的确切论证,这可谓是此行的最大收获,它从另一个侧

面加深了我对轮涅诸法实相的了解。禅宗对“空有不二”的阐释,在密宗对六道轮回的解释

帮助下,得到了最完美的表述。从此,我对空性的理解又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令我十分惊异的是,我在学院拜见的这些高僧大德都让我感觉是如此地平易与随和,他

们的智慧、自在、慈爱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种吸引不是来自口若悬河的说教,也不是人们经

常挂在嘴边称颂他们的神通奇迹,而是他们在日常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谦逊、机智、从容,

与处处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尊重与关爱,特别是他们对外境一切显现的随缘、自在、无碍和

放得下的旷达胸怀。在与几位堪布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世间科学知识有着广博的了解。

相比之下,那些没看过一本佛经却常常批判佛教为迷信、消极的所谓科学家们真是应该觉得

脸红,而堪布们倒是没对他们说过一句诽谤的话!

  在学院,我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今后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在灵魂深处常常回

忆起我所接触过的这些活佛、堪布们的笑声、幽默、慈悲、博学……我不只一次地在心里对

自己也对学院说:“我还会再来的!这次的告别只是为了再见!”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些问题还是盘据在我的心头。不

过与儿时不同的是,今天在来到佛学院后,我似乎已看见了佛祖那指月之手。我相信有一天,

我终将会顺着那手望见那轮美丽而皎洁的圆月……



  正与林博士谈得很开心时,忽然来了一个道友,通知我今天去开会。带着遗憾的心情,

我不得不终止了与林博士对佛法的交流。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却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里。我想,真正有智慧的人都会关爱生命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八十五岁高龄时

说过:“我每天早晨六点起床,继续研究生命的永恒性、精神与肉体的关系问题。我做出了许

多结论,其中之一是,生命是永恒存在的。”因而我很为林明感到庆幸,在她二十八岁时,她

就已经把目光转向了佛教的生命科学论。听她讲,她今后的主要任务便是想将藏传佛教与东

方传统人伦情怀中的爱与慈悲的力量结合起来,并将之弘扬到西方。这是一件了不起的行为,

而且我个人感觉这个宏大工程的缘起也非常好。记得日本的日莲圣者在《御书》中曾写道:

“日出东方照西方,佛法亦如斯。”欧洲共同体之父、已故的库登霍夫·卡列卢吉博士也表达

过相同的意思:“伟大的思想就是起源于印度,历经中国的……和平的、尊重生命的佛教思想。”

  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林明不仅自己会因指见月,而且也会带动更多的西方朋友共同望

见这洞彻生命的月轮佛光。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