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顶圣眼升天“临终徵验偈”出处详考

顶圣眼升天“临终徵验偈”出处详考

现在临终助念多以“临终徵验偈”——“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来验证行人是否往生极乐?但是,却不知道该偈的出处。惟震师兄尽己所能详考其出处,一呈同修,兼释众疑!

现已考证,“临终徵验偈”——“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正藏、续藏中各有一条出处。

正藏出处:

       明代鲁庵法师注《八识规矩补注》:此识(阿赖耶识)是总报主故;有情投胎时最先,命终时居后也。依凭经( 即杂宝藏经)论(即瑜伽与摄论)略辨此识舍出之处,总括经论。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二论之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经义)谓经论异者,经验六趣差别;论明善恶两途,盖六趣亦不出善恶也,即前生死心也。

续藏: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明明昱证义
去后来先作主公

  颂第八识先来后去。成生死义。所以言去来者。非谓识体有去有来。何则。未生之前。已有识体。故曰来先。既死之后。识体尚存。故曰去后。以来之先去之后而究之。则知识体常存。岂有去来乎。依凭经论。略辨此识舍出之处。瑜伽论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杂宝藏经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然经论异者。经明六趣差别。论明善恶两途。其义一也。有漏章竟。(一说出自明昱《成唯识论俗诠》)

        两条皆云是偈出《杂宝藏经》。正藏明代鲁庵法师注《八识规矩补注》说依经义,即非原文而为经文演出。而明昱法师直书“经云”——何者为是?

        以史实观之,“正德年间(1506—1521)鲁庵弘唯识于北方,无极(明信)继之,渐传于南地。后紫柏盛赞慈恩一宗,学者复继起研究。明昱(1527—1616)曾讲唯识于南京、北京及杭州等地,著有《成唯识论俗诠》等《相宗八要解》”(王肯堂《成唯识论俗诠序》)。可知昱为庵后辈学人其说承继鲁庵,故知是偈语应为鲁庵法师依经义演出。

       至此应明:该偈语非经文原载,为鲁庵法师依经义演出。然其所依经文为何呢?遍查今存《杂宝藏经》不见是意!



而于《成唯识论演秘》(唐沙门智周撰)中却有一段引文正合是偈:

       《成唯识论演秘》按无著《摄论》云。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无性释云。若造善者即于其身下分渐冷。若造恶者与此相违。天亲释云。以造善者必定上升。若造恶者必定下坠。释曰。表造善恶生上下趣。所以冷触上下有异 问《瑜伽论》云。识初托处即名完心。即从此处最后舍命。何乃不同 答有二释。一云外相冷触下上不同。识于心处与其上下一时顿舍。二云若造善者从下渐舍至完心藏后从上舍。造恶翻善。由此完心实最后舍。上下据彼舍命前相。理亦无违 问《众生未然三界经》云。人临终时将生地狱神识从足出。生畜生者从膝出。坠饿鬼者从腹出。生人者从心出。生天者从眼出。作圣人者从顶出。与瑜伽等何故差异。答有说经约皮肤外相。摄论就肤。瑜伽心藏最后舍故。详曰。准何得知经依外相。论触上下外亦不无。如何摄论唯就肤内。又经言心何异瑜伽所说心藏断唯皮外。故知所会难可凭准。今复释云。经约圣凡胜劣有别分云舍相。理实心处最后舍也。不据皮肤内外差异。三相下舍。二相从上。一正舍处。同瑜伽等上下渐等。但是经论开合有别。义不违也。

       此是偈意仅见的经文!查其文意,鲁庵等论亦源于此。然其为唐人引文,故又细考《众生未然三界经》

        1、《众经目录》 隋沙门法经等撰(开皇十四年七月}
“众生未然三界经…… 右十八经。是诸经所出。既未见经本。且附斯录”

        2、《历代三宝纪》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
“《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西晋)惠帝世。沙门释法炬出”

        3、《众经目录》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大乘别生抄(其他经论中抄出)……《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并五道受生经共卷) ”

        4、《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 释静泰撰
“大乘别生抄…… 《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并五道受生经共卷)”

        5、《开元释教录》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见长房录)……阙本

        大致情况是《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西晋沙门法炬出。“出”相当于出版,就是由法炬负责组织翻译出版。是经至隋唐已缺失,但在其他经论中尚见引文,故被收录。至贞元后经教目录不再收此经。


那么,是否真有此经呢?

       答案是真有——因为在南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经律异相》中有明确的一段引文:


                                                  人饮乳多少及形寿不同七
       阎浮提。儿生堕地。乃至三岁。母之怀抱为饮几乳。弥勒答曰。饮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四分。东弗于逮。儿生堕地。乃至三岁。饮乳一千八百斛。西拘耶尼。儿生堕地。乃至三岁。饮乳八百八十斛。北郁单曰。儿生堕地。坐陌头。行人授指唼指。七日便成人。彼土无乳。中阴众生饮吸于风。阎浮提众生寿命百岁。东弗于逮众生寿二百五十岁。西拘耶尼众生寿命五百岁。北郁单越人寿命千岁。中阴众生寿命七日。阎浮提众生人面上广下狭。东弗于逮人面正圆。拘耶尼人面上狭下广。郁单曰人面形正方。中阴众生面状。如他化自在天也(出《众生未然三界经》)。

       在此集序言中写到“综经籍择采秘要。上询神虑取则成规。凡为五十卷。又目录五卷。分为五秩。名为经律异相。将来学者。可不劳而博矣”可见当时,还是可以看到这本经书的。

       只是北朝历经两次灭佛,南朝梁后战乱不断这些都是导致隋唐后经本缺失的原因。


       自此,大致可结论“临终徵验偈”——“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是由鲁庵法师依类似《众生未然三界经》所云:“人临终时将生地狱神识从足出。生畜生者从膝出。坠饿鬼者从腹出。生人者从心出。生天者从眼出。作圣人者从顶出。”这样的经文演绎而来!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鲁庵等说出自《杂宝藏经》,印祖说出自《大集经》?

       先了解一下:

       1、《杂宝藏经》属「阿含藏」系统。汉译本最早由元魏吉迦夜与昙曜二人共译,全经共计有十卷(亦有八卷或十三卷者)。辑录关于佛陀、佛弟子,以及佛陀入灭后的种种事缘。

       2、各种大乘经籍的汇编。简称《大集经》。出现的年代和地区,目前学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此经是经过不同历史阶段逐渐汇集编定的。

       可见是两部辑录或汇集的经书,而且版本不一。因此鲁庵禅师和印祖完全可能看到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的遗失的版本。而在那样的版本里有类似类似《众生未然三界经》所云:“人临终时将生地狱神识从足出。生畜生者从膝出。坠饿鬼者从腹出。生人者从心出。生天者从眼出。作圣人者从顶出。”这样的经文。

       “临终徵验偈”出处详考如上,一呈检阅,并祈请大善知识不吝法施!


阿弥陀佛!
惟震合十


后记:

       作是详考只为行人明此就里,不为外道挑剔缠缚。至于是偈语,亦不必执著。
       印祖、元老各位大德皆方便说,为接引相机也。试看印祖之论:



《临终三大要》(印光大师)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这才是根本!近人多笃信是道,以探视验证为能,其实失印祖本意也!


阿弥陀佛!
惟震合十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0230bbd0101kc97.html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