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关于佛学与科学融通的对话(之一、二)(zz)

关于佛学与科学融通的对话(之一、二)(zz)

关于佛学与科学融通的对话(之一、二)
杨新宇   明心斋主人
本文试图以对话的形式充分展示目前有关科学与佛学融通的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对话者A和B是假名安立的虚拟人物,基本上代表了两类不同的思想倾向。对话者的许多观点未必代表作者的意见,文中也未强求两个对话者的观点前后一致。
作者相信佛学是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科学是世间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和认识方法,佛学与科学关系问题是佛学在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但目前许多佛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不充分的,相关观点异常多样且分歧极大。作者在这一问题上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偏见和认识局限。故本文不想简单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是想通过对话的形式总结现有的各种观点及争论,并试图引发大家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故重要的不是文中某一段落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文章是否全面反映了有关的各种观点,是否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否深入了。本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名副其实的对话,通过电子邮件来回传递彼此的辩驳,我们发现各自都显著地加深了认识,我们也邀请读者朋友一同加入这个开放的、远未结束的对话,希望在这场无争之辩的对话中,都能更接近彻底觉悟的终点。

一、融通的必要性
1.不应融通论
A:佛学与科学不应该融通。“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六祖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事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科学佛学无二无别,欲觅差别了不可得,融通根本就是头上安头。

B:从果地上说确是如此,但那是只有对于已经做到了泯识显智、转识成智的大修行人才能实证的境界。而融通佛学与科学所要解决的本来就是那些尚未信佛、或信而不坚、或虽坚但仍有疑惑的中下根众生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黄花翠竹显然不是法身。说科学与佛学无二无别,即使对大部分信仰佛法的佛弟子人来说,由于他们尚未脱离依赖意识思考的程度,也只能信受,不能亲证。对不信佛的人来说,更是连信受都不可能。故这些说法虽然是从大德们的实证境界中流出的如实语,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却是不对机的。对尚未证到这些境界的人固然不要鹦鹉学舌,对已经证悟的大德来说也还要曲垂方便慈悲接引劣根众生,不应只度上上根人。而融通的工作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意识的善巧分别,帮助众生破除对科学的迷信,建立对佛法的信心,最终通过长期的刻苦修证,才能达到或接近那种无分别智的境界。

A:从凡夫角度考虑看,融通也是不利的。科学属于佛学的‘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范围,会阻碍学人明心见性。科学与佛学是针锋相对的,可以说科学乃是现代的最大外道。把科学与佛学混在一起有百害而无一利。

B:如果将科学当作终极真理,则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有意义的假定,就变成了“五见”的执着,科学当然就成了最大的外道,变成了阻碍科学时代众生走向解脱之路的最大障碍。我们融通科学与佛学的工作,正是要纠正这一偏颇,给科学以正确的定位。科学作为世间法的有效工具,作用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控制,虽具有效性但不是真理,故而不是“道”,更谈不上“外道”。只要不执着科学知识为宇宙人生的真理,仅作为在世间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用工具,就不会成为众生解脱之路上的障碍,甚至可转为修学佛法的辅助。

A:即便如此,融通工作仍然会给修行带来障碍。诸法实相只有在能所双泯的条件下才能契会,任何言说分别都是障碍。融通科学与佛学的工作,会诱使人们执着文字相,会增加人的所知障,对修行是不利的。

B:如果说融通佛学与科学会成为所知障,那么学习经论是不是也会成为所知障呢?实相离言,并不等于学佛人要排除一切语言,对文字般若的闻思熏习也是一种修行。在向上一路时,融通佛学与科学之类的工作有可能成为所知障,但对许多还存在怀疑犹豫的初学者来说,最严重的所知障来自于对于科学的迷信,来自于认为佛学不够科学的观点,通过融通科学与佛学可以排除一些以科学排斥佛学的所知障,如果说执着融通科学与佛学的方便说法仍然是一种所知障的话,那么可以说是一种消除其他所知障的所知障,类似于以一念代万念的修行方法,等到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之后才需要把这些也放下。

A:用一些问题少的知代替另一些问题多的知,对现代人来说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少所知障的作用,但终究是不能彻底的,而且还可能是在以一些更坚固的知代替本来不太坚固的知,对治和破除起来更难。根本的办法还是勤修戒定慧,修行得力才能真正破除一切所知障,无分别智豁然显现。对肯用功夫的人来说,知识是否经过条理化差别不大。对不肯用功夫的人来说,知识再条理化也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强调佛学理论的不完美往往正是不肯塌实用功者的托词。学佛重在行证,一个佛弟子不应该在融通佛学与科学上浪费过多精力,应该以修行为主。就象佛在箭喻经中说的,一个人被毒箭射中,他是应该马上救治,还是要问箭是从哪射来的、箭杆是什么做的、医生叫什么名字等等问题呢?

B:佛学与科学融通的理论探讨是否会影响到学者的修证,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者确实应当把佛法修证,解脱生死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随缘开展佛学与科学的融通工作。在对待知识的问题上,大乘佛教的态度和小乘佛教是有区别的。小乘重在个人解脱,大乘重在智慧和慈悲。小乘一切以解脱生死为中心,与此无关的全不关心。大乘佛教从悲心出发,把看似与解脱生死无直接关系的世间工巧技术等作为菩萨度化、利乐众生的必备方便,从智慧出发,把掌握世间工巧技术作为证到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必要条件。菩萨五明中的医方明、工巧明、因明都与科学有关,再如《华严经·十地品》谓菩萨若不能通达世间一切工巧技术不能证入第五地。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以个人的塌实修行为基础,以根本智为基础,要以度脱众生走向解脱为目的。这样做的话,行者融通科学与佛学的工作将会为其积聚成佛的福德智慧资粮。

A:这种融通还会对佛教发展会有不利影响。世间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繁杂,任何功利性的、有为的努力,不管其主观目的是什么,最终的总体效果都是使人心更复杂。这有点类似于物理上的熵增加原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加速这一趋势。比如,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缓慢,原因并不是古人不够聪明,而是很多知识分子不愿意把才智用于世间机巧。这样固然减少了物质财富的创造,但却尽量延长了相对有利于修道的社会环境的存在时间,从解脱生死的角度看是一种更有智慧的选择。弘扬佛法也应该是超越功利的随缘行,不应该主观的定一个目标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而是就世间的现状施设方便,无过无不及,不要加速世间复杂化的趋势。融通科学与佛学还是一种有为的功利性的工作,会使人心更为复杂,使文化环境更加不利于佛法的弘扬。

A:佛法不排斥世间法。认为文化繁荣必然会带来人心复杂与佛法衰落是不对的。贫穷、愚昧不是解脱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优良的修行环境与中国古代当时领先全球的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分不开的。从历史上看,佛教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后来传播于当时领先于全球的古代中国,现在又开始兴盛流传于欧美各国,这些历史事实都说明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反而是佛法兴盛的必要条件。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密一乘佛教更强调“烦恼即菩提”的深刻道理,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入世精神,强调入世修行、火中生莲的可贵价值。
退一步说,就算文化繁荣对某些根性的人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在现代文明出现之前,尽量维持原有社会状态还有几分道理。但在现代文明快速传播,世界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的文化环境已几乎不太可能,而现阶段的环境又不利于佛法的弘扬,唯一出路建设一个新的有利于众生走向解脱的文化环境。这也是就世间现状随缘施设方便,并非有所求的功利之举。佛法与科学的融通在这一过程中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需要注意的是,随缘而行,不等于不努力、不计划;当然,从事融通者也要认识到“虽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努力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将佛学与科学融通当作“水月道场”,不执不舍地大做“空华佛事”。

A:科学以一种强调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如果我们融通佛学与科学时,是以这种方式探讨佛教的问题,虽然讨论的内容是佛教,但整个理论所渗透的精神却是高度虚妄分别的,与佛教的精神背道而驰。这种理论表面上是弘扬佛法,实际上却使人去道日远,潜移默化地破坏佛教的根基。

B:您的担心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所说的佛学与科学的融通,并非是要在佛学的探讨中,引入主客分离的虚妄分别的思维习惯。前面所说的融通第一方面,即“以佛学的见地批判科学认识中错误和片面的成分,启发和发掘科学活动中有发展潜力的倾向,加以引导并帮助其发展为更接近于佛学观点认识。通过促进科学的发展”,恰恰是要将佛学无分别的思维方式引入到科学中来,打破科学中对某些虚妄分别的执着。
至于融通的第二方面,即“用某些科学理论和观点来表述某些佛学观点”,倒确实是在佛学观点的表述中引入了一些分别,但佛学所提倡的无分别并非是排除一切分别,而是要超越分别、不执着分别。在根本智基础上,后得智就是要如理分别,如理抉择。《维摩诘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在坚持空性见的基础上,严格细致的分别是没有过患的,甚至是应该赞叹的。
在实际的融通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您所担心的问题,应该说不是融通本身必然带来的问题,更可能是由于融通者佛学和科学水准欠缺的结果,但确实值得我们注意加强防范。

A:佛学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变化的只是能是某种表达方式,佛学是不可发展的。而科学不是真理,它随时会发展,旧的理论被推翻,新的理论被建立。如果把佛学与科学过于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佛学的权威和信誉为某种科学认识担保,如果科学发展了、旧理论被推翻了,那么佛学的权威和声誉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B: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与永恒不变的佛学基本原理相互比附,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所说的融通不是这样的。我认为,佛学与科学知识相融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以佛学的见地批判科学认识中错误和片面的成分,启发和发掘科学活动中有发展潜力的倾向,加以引导并帮助其发展为更接近于佛学观点认识。通过促进科学的发展,从而显示出佛学的洞见力和价值。(2)用某些科学理论和观点来表述某些佛学观点,从而使佛学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1)如此表述出来的佛学观点只能是佛学世俗谛中的方便说,不应执着于具体的融通形式。(2)佛学观点对科学认识和观点的评判必须是严谨的,在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证基础的情况下,现阶段只能做原则上的评价,不能盲目插手科学中不同立场的争论。只要不执着于具体的融通形式,科学的发展就不会对佛法的权威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如果能找到在实证上和理论上都有坚实基础的、善巧方便的融通方式,则可能对科学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在佛学思想启发下能产生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那么对佛教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