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公告]今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公告]今日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各位同修好!今日喜迎文殊菩萨圣诞,佛音今晚7:30将联读《华严经净行品》,欢迎大家随喜参与!祝福您法喜充满,吉祥如意! 地址:佛教在线佛音大家唱语音室 http://218.97.133.9/vchat/index.htm 梵文 Manjusri。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曼殊室利。古译: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或室利是头,德,或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 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萨,称「大智」。在中国,他和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并称四大菩萨。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其外形为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1.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2.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3.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4.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5.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6.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7.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8.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09.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10.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China01.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China02.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China03.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China04.gif[/IMG][IMG]http://www.buddhanet.idv.tw/buddha_art/thangka/tk_bodi/Manjusri/small/Manjusri.China05.gif[/IMG] 说明: 以上图片出自佛网。

[此贴子已经被兰海于2004-5-21 10:58:04编辑过]

(一)19:30开始播放<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阿RA巴扎那地 文殊是一切如来之智慧,又名智慧佛,与普贤菩萨成对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师利译为“妙吉祥”藏名姜巴样。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修习文殊法,能开发俱生智,坚固记忆,令得聪明,了知诸法真实义,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文殊菩萨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萨,称「大智」。在中国,他和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并称四大菩萨。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其外形为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二)19:50读诵<文殊菩萨十大愿> 文殊菩萨是一切如来之智慧,修习文殊般若法门,可增长福德、智慧,令得聪慧,可了知诸法真实意。文殊菩萨有十种无上大愿,愿你我他依怙修习: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二、若有众生毁谤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杀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於我,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若有众生轻慢於我,疑虑於我,枉压於我,狂妄於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若有众生*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若有众生常杀生命,卖肉取财。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对报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若有众生,广造诸恶,堕于地狱,无有出期,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於我法中污泥佛法,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回六趣,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变化,当以救之,令得出离,愿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若有众生当於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减得入菩提,诸佛圣果。

TOP

(三)联读<华严经净行品> 于阗tián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 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 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 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 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 身语意业。     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 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   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 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   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 观察力。奢摩他力。毗pí钵舍那力。思惟力。   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 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 善巧。     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 猗yī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     云何得圆满檀tán波罗蜜。尸波罗蜜。羼chàn提波罗 蜜。毗pí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 满慈悲喜舍。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 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 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 力。     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 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hóu罗伽qíe王。人王。梵 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     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 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     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 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 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mǐn世间。利乐天人。问 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 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 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 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 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 妙功德。佛子。 (2)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怨亲平等  ?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拔除欲箭  ?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yú  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  当愿众生?入于圣地?  永除秽huì欲 着璎珞时?  当愿众生?舍诸伪饰   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   当愿众生?升正法楼   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   当愿众生 一切能舍?  心无爱着 众会聚集?  当愿众生 舍众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è难   当愿众生 随意自在?  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  当愿众生?出家无碍   心得解脱 入僧伽qié蓝  当愿众生 演说种种   无乖诤zhèng法 诣yì大小师  当愿众生 巧事师长?  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  当愿众生?得不退法?  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  当愿众生 勤修善根?  舍诸罪轭è 剃tì除须发? 当愿众生?永离烦恼?  究竟寂灭? 着袈裟衣   当愿众生?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  当愿众生?同佛出家?  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  当愿众生?绍隆佛种?  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 受阇shě梨教  当愿众生 具足威仪   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   当愿众生 入无生智  ?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  ?当愿众生?具诸方便?  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  当愿众生?升无上堂  ?安住不动 若fū敷床座? 当愿众生?开敷善法?  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坐菩提座?  心无所著 结跏jiā趺坐  当愿众生?善根坚固?  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  当愿众生?以定伏心  ?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  当愿众生?见如实理?  永无乖诤zhèng 舍跏趺坐?  当愿众生?观诸行法?  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  当愿众生?心得解脱?  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着下裙时?  当愿众生 服诸善根?  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  当愿众生 检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着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 着僧伽梨?  当愿众生?入第一位?  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 嚼jiáo杨枝时?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shì诸烦恼 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弃贪嗔chēn痴 蠲juān除罪法 事讫qì就水? 当愿众生?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涤dí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gòu 以水盥guàn掌 当愿众生?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  当愿众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 涉shè路而去  当愿众生?履lǚ净法界? 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  当愿众生 永出三界?  心无怯qiè弱 见趣下路?  当愿众生?其心谦下?  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  当愿众生 舍不正道?  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  当愿众生?其心正直?  无谄chǎn无诳 见路多尘?  当愿众生?远离尘坌bèn  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  当愿众生?常行大悲?  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  当愿众生 住正法界?  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  当愿众生?离我诤心   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  当愿众生?诸天及人?  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  当愿众生 善根超出?  无能至顶 见棘jí刺树  当愿众生?疾得翦jiǎn除 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  ?当愿众生?以定解脱   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  当愿众生?神通等法?  如华开敷fū? 若见树华?  当愿众生 众相如华   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  当愿众生 获最胜法?  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 若见陂bēi泽  当愿众生 疾悟诸佛   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zhǎo 当愿众生 语业满足?  巧能演说 若见汲jí井  当愿众生?具足辩才   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  当愿众生 方便增长?  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  当愿众生 广度一切   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  当愿众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huò垢 见修园圃pǔ? 当愿众生?五欲圃中?  耘yún除爱草 见无忧林?  当愿众生 永离贪爱  ?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yuàn?当愿众生?勤修诸行?  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   当愿众生?三十二相  ?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  当愿众生 舍诸饰好  ?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  当愿众生 有为事中   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   当愿众生 常得安乐?  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  当愿众生 获根本智?  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  当愿众生 入真实慧   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  当愿众生 知身空寂?  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  当愿众生 于佛菩萨?  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  当愿众生?于不善事   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  当愿众生?于佛菩萨?  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  当愿众生?于有恶人?  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  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   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  当愿众生 永持梵fàn行? 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  当愿众生 依于苦行   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  当愿众生?坚持志行?  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zhòu 当愿众生?常服善铠kǎi  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  当愿众生?永离一切?  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  当愿众生?于诸异论?  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  当愿众生?得清净命?  不矫jiǎo威仪 若见于王?  当愿众生?得为法王?  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  当愿众生 从法化生?  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  当愿众生 善能明断?  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  当愿众生?恒守正念?  习行众善? (3) 若见城廓kuò  当愿众生?得坚固身?  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  当愿众生?功德共聚?  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sǒu  当愿众生 应为天人?  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   当愿众生?入深法界?  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  当愿众生?入于一切?  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  当愿众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  当愿众生 常不舍离?  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  ?当愿众生?永得舍离   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bō? 当愿众生?其心清净?  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  当愿众生 具足成满?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当愿众生?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当愿众生?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  当愿众生 具惭耻行?  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  当愿众生 舍离无惭?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当愿众生 满足其愿?  心无羡xiàn欲 得不美食?  当愿众生 莫不获得?  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   当愿众生 大悲所熏xūn 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  当愿众生 心无染着   绝世贪爱 若饭食sì时? 当愿众生?禅悦为食?  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  当愿众生?得佛上味  ?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qì  当愿众生?所作皆办?  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  当愿众生?得无尽辩   广宣法要 从舍shè出时  当愿众生?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  当愿众生?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  当愿众生 身心无垢?  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  当愿众生?舍离众恼?  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  当愿众生?证无上法?  究竟清凉 讽诵经时?  当愿众生 顺佛所说?  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  当愿众生?得无碍眼   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   当愿众生 皆如普贤?  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  当愿众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共瞻zhān仰 顶礼于塔?  当愿众生 一切天人?  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  当愿众生?所行无逆?  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zā? 当愿众生?勤求佛道?  心无懈xiè歇 赞佛功德?  当愿众生?众德悉具  ?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  当愿众生 成就佛身?  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  当愿众生 具神足力?  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  当愿众生?身得安隐?  心无动乱 睡眠始寤wù  当愿众生?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tà婆。 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大方广佛华严经文殊菩萨净行品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三称)

TOP

五台山与文殊菩萨 北岳山脉向东南逶迤而下,在山西东北部形成了五座山峰,五峰拱卫连绵,形成一块方圆五百余里的地方,这便是国内外闻名的五台山,山区以台怀镇为中心,分成台怀、台内、台外三个层次,像三个逐渐扩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奇妙的同心圆内,布满了一座又一座大小寺院。那披着青松与白杨的冈峦,那映着鲜花与绿草的山泉,那阵阵松涛和悠悠的钟声,那绿茸茸的草地映衬着古庙琉璃瓦上的夕阳,那从山谷吹来的习习凉风使这块小盆地的沟沟洼洼里,到处都有美的色彩与施律,形成一个游览与避暑的胜地。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为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砂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开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他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的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志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时,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对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各见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   这个传说已以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TOP

文殊菩萨应化事迹--作者:根让仁波切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应化全知大智者   广转法轮源于利他大悲心   摄受众生具足无碍大力者   顶礼上师土登龙多丹增足   众生本具诸佛平等、清静之心性,自在、本然、一切圆满而无有造作,空灵、光明、遍一切处能普利有情。因无明妄想遮蔽本觉而枉受轮回之苦,生生死死,不得出离。   诸佛本愿为度众生于生死苦海,大悲加持无时无刻不在利乐着有情,刹那未曾间断过。并以其神圣的三种特质智慧、慈悲、力量,化现出文殊、观音、金刚手这密部三怙主。在众生的因缘、福报与诸佛之慈悲愿力合和之时,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众多殊胜化身就乘愿力来利益众生。   比如在一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因众生有成熟的福德和因缘,文殊菩萨化身寂天菩萨,降临人世为众生作导师。他一生居无定所,完全放弃世间的名闻利养,以极大的神通智慧调伏外道,树立佛法圣幢,并且还从其智慧心中流出了《入菩萨行》这部修菩提心必不可少的珍贵论著,利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西藏,众多人修习大圆满法的因缘日趋成熟,文殊菩萨同样于因缘合和之时,化身为著名的龙清巴大师,示现遍学新旧显密佛法之相。尊者著有《三休息》、《四心滴》、《七宝藏》等众多的大圆满论著。他系统地整理了在人间传承的大圆满教义,成为继莲花生大师之后,宁玛巴中兴之祖。他的一生建树极大,功德事业泽被后世。   如上的两位尊者,皆为文殊怙主以人身来到娑婆世界的真实示现,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能值遇这样的人中尊圣的机遇是少之又少,如白天的星辰,又如优昙花开,非常的稀有难见。并非诸佛之慈悲间断,实在是众生的福德因缘浅薄,只有在某个因缘善根成熟之时期,一部分极具福报的人才能幸运地亲见尊容,获得法益。   八百多年前,众多善根成熟的众生将有机缘成就虹光化身,一位文殊菩萨的化身再一次应这一大事因缘降临人间,他就是第二金刚座噶陀寺的创始人丹巴德协。在他的慈悲引导下,数以万计的弟子即身成就虹光化身,创造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   作为宁玛巴根本道场,噶陀寺在创建七百年后的近代,大成就者依然辈出,佛法相当兴盛,又由于它是经莲花生大师及其二十五大弟子亲自开光加持十三次的特殊圣地,吸引了大批从各地到此求学、闭关的修行人。为了不失时机地宏扬莲师的教法,使更多的人能有机会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文殊菩萨再一次地来到噶陀寺,他的化身就是大成就者——大堪布仁珍。也就是根让仁波切的前世。

TOP

文殊菩萨像的故事 从前,晋朝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名叫陶侃,字士行,南海县人。他自幼喜读经书,虔诚信佛,并深通佛法。 有一天,海边的渔夫前来禀告陶侃,说在海边的水中,每到夜晚总是发出十分耀眼的金光,非常奇怪。陶侃听后便随渔夫来到海边,他们驾船在海里寻找,不一会儿,就发现一尊金佛像随浪漂到船侧。陶侃将佛打捞上船,仔细察看,原来是阿育王所造的文殊师利菩萨像。陶侃欣喜万分,急令人迅速送回府中。 传说,阿育王曾在此洲统治过,当时还向阴间鬼王学习设制一处大狱,里面酷刑毒狠,十分恐怖。有一个煎煮犯人的铜镬,下面始终燃着熊熊烈火。这时,文殊菩萨忽然出现在铜镬里。一瞬时,里面的沸水变得清凉无比,火焰也熄灭了,铜镬里盛开了无数的莲花。 阿育王被菩萨的法力镇慑,同时感念佛法的威力无量,顿然悔悟,决心毁掉大狱,虔诚信佛。 后来,阿育王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并且铸造了同样数量的文殊菩萨像安置其中。陶侃打捞上来的,便是其中一尊。 陶侃以前也听说过此事,但总将信将疑。现在他亲自打捞上一尊菩萨佛,便深信不疑了,更加感念佛法无量。于是将其送到武昌的寒溪寺。后来,陶侃回到荆州,欲将此像迎回。 最初,此像几个人便可举起移动,现在却连几十个壮夫也不能将其移动。后来,人们想尽办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菩萨像移上船。可是,像刚刚上船,船便沉没了。 人们将此事回禀陶侃,陶侃便命人将其送回本寺。这回只用两三个人便将菩萨像轻而易举地抬起,送回了寒溪寺。 隋朝末年,战乱纷起,寺庙的僧人为避刀兵纷纷散离。有一个老僧人临行前来到菩萨像前礼拜,像忽然开口说道:"你已经年老力衰了,离开这里还能到哪里容身呢?" 老僧听后,认为菩萨之命不可违抗,便留下来看护寺院。 不久,董道冲的叛军杀进江州,贼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日,一伙贼兵冲进寺院,见只有一老僧在,便抓住他寻问金银财宝的下落。老僧回答:"这里是清贫的佛门之地,哪里有什么钱财?" 贼兵不信,对老僧严刑拷打,逼他交出金银。最后要将他烧死。 老僧从容镇定地回答:"你们杀我不要紧,只是我的尸首在寺中无人收敛,日久恐会污染这圣洁之地。还是到寺外再杀吧。" 于是,贼兵将老僧推出寺外。老僧感叹道:"我虔诚信佛七十年,终不负佛门。"说完便将头一伸,只等刀落。贼兵举刀就砍,谁知刀没砍到老僧,却反而刺中了贼兵的心脏。 众贼兵一见,惊慌失措,认为有神佛相助,便落荒而逃。当他们逃到东面法师的坟墓前时,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似有无数金甲护法神黑压压地涌来。一瞬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道霹雳,一声巨响,便有六个贼兵倒地身亡,其余的全都吓呆了。 后来,寺庙的阁楼由于长年累月地受到石门谷风的吹蚀,慢慢向北倾斜。僧人们欲修正此阁,但均无奏效。于是,便在佛像前祈祷,祈求山神能赐给北风将阁吹正。过了几天,果然起了一阵北风,直吹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风停后僧人们出来观看,果然又见那阁子已经正了。此事在民间流传很久很久。

TOP

楞严文殊菩萨原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TOP

文殊菩萨与勤首、法首菩萨的问答 节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佛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见。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诸烦恼缚。而得出离。然其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明贪爱。无有差别。是则佛教。于诸众生。或有利益。或无利益。时勤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  我今如实答  或有速解脱  或有难出离  若欲求除灭  无量诸过恶  当于佛法中  勇猛常精进  譬如微少火  樵湿速令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钻燧求火  未出而数息  火势随止灭  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终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闭其目  怪言何不睹  懈怠者亦然  如人无手足  欲以芒草箭  遍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尽干竭  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有见虚空  端居不摇动  而言普腾蹑  懈怠者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嗔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诸烦恼。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  所问如实义  非但以多闻  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  惧溺而渴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  自饿而不食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  自疾不能救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  而受餧与寒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  悦彼不自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  示彼不自见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  而于海中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广说众好事  内自无实德  不行亦如是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