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经论辑要:太上感应篇(39)

经论辑要:太上感应篇(39)

正己化人。

  佛教导每位佛弟子,都要担负起社会教育的工作。佛法要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要用什么方法?教学。出家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有专业精神去推动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不分宗教信仰的平等教学。我们在《华严经》看见,虚空法界形形类类千差万别,对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众生,佛都能圆满的教导,使他们破迷开悟,作圣作贤。佛并没有破坏他们的族群,也没有妨碍他们的宗教信仰,更没有损坏他们的文化,因此佛陀的教育是成功的。

  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善事,就是讲学。孔子一生讲学,释迦牟尼佛也是一生讲学。在古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常常在讲学,由于广行教化,能使人心向善,社会安定。现代社会何以不安定?没人讲学。

  孔子一生最忧虑的就是“学不讲,过不改”。这个忧虑,不无道理!“讲学”是解门,“改过”是行门,解行相应,定慧等学,才能成为圣贤,超凡入圣。讲学,要讲圣贤之学;自己有过,要立即改。

  学了就要讲,尽量多讲,到处劝勉别人。古人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如果学了不肯讲,就是最大的过失。有人说:“我没有机会讲。”难道这一天从早到晚,你就没有遇到过一个人?遇到一个人,就对一个人讲;遇到两个人,就对两个人讲;实在遇不到人,就学生公对着石头讲。要喜欢讲,喜欢度众生,喜欢帮助别人。劝别人也是劝自己,劝的遍数多了,时间久了,潜移默化,自己也受益。多听别人的开导,对不同的意见要能辨别是非、邪正,也要有度量包容,如此才能开智慧,道业才会有进步。

  四无碍辩才最后一条即是“乐说”,就是喜欢讲,喜欢教人。如果没有人来请教,就学菩萨作不请之友。其实众生的疑惑无量无边,却难得有人懂得如何向佛请法。我们在经中看到,向佛请法的人都是佛菩萨化身示现,由此可知,世尊也常作众生的不请之友。总之,我们要念念希望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启发他们的真实智慧。破迷开悟是智,断恶修善是德。

  一个地区如果讲学的风气兴盛,人们必定明理,必定有智慧,此地必然安定。人们如果能明理、有智慧,无论富贵还是贫贱,生活就会过得安和乐利。

  孔子一生讲学是“述而不作”,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化众生也是“述而不作”。孔子所讲的道理,是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承传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说法,也是古佛代代相传的教法。这些道理是谁创造的?无人创造,而是从自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从谁的自性中流露出来?从我们自己的自性中流露出来,“自性本具智慧德能”,“法尔如是”。

  现代人“创造”的念头很强,但是世法、科技可以创新,圣贤的教化不能创新。创新是迷,是妄想、分别、执着;从妄想、分别、执着中流出来的,就违背自性。其实,古圣先贤的教诲很多,我们只要能悟入几句,则终生受用不尽。

  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的项目是什么?帮助他们破迷开悟,诱导他们念佛。世尊说法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谓“三转法轮”。第一、“示转”,用提示的方法。上根利智之人,一经提示或动作暗示就觉悟了。第二、“劝转”,对根性次一等之人,提示不能使他觉悟,佛就用劝导的方法,呼着当机者的名字讲给他听。第三、“证转”,佛以种种感应示现教学,众生听到、见到就觉悟了。许多念佛同修往生的瑞相,都是做证明的。

  而度众一定要懂得观机,众生是什么根机,就用什么方法帮助他。现代人不读圣贤书,不受戒律、礼法的约束,我们如果仍旧用圣贤书教导他们,用戒律约束他们,他们必定不能接受。印光大师用《感应篇》、《阴骘文》和《了凡四训》劝化世人,契机又不违背理。印祖启示我们“必须将经典简化”,也就是要“深入浅出”,自己修学要“深入”,度众讲学要“浅出”。

  在内典教学中,我提出“简易浅明”的原则:简而不繁,易而不难,浅而不深,明而不昧。要把佛经的道理、名词术语融入现代浅显的词语。人们会感觉:“佛法不难懂,不深奥,我也可以学。”使人人都欢喜学,才能普度众生。如果故意讲得高深,让人们听不懂,以此炫耀自己的道行,就是错误。我们做到简易浅明才能契机,才能收到效果。无论言语或文字,都要以此做标准。

  佛法要应机一定要本土化,但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佛法弘传历来如此。两千年前,汉武帝礼请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来中国,他们并没有把印度的模式搬来中国,而是立刻本土化。服饰、饮食、起居完全中国化,道场的建筑是中国宫殿式,佛菩萨的塑像仿照中国人的面孔。唐朝时,中国佛教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百丈与马祖两位大师创立了丛林制度,制定了适合中国人修学的一套规则,这才使佛法在中国发扬光大。

  由于佛教本土化,中国人才欢迎、接受,现代依然如此。我在美国期间,告诉一位美国人:“佛教尚未传到美国。”

  他说:“现在美国已经有很多佛教的寺院,怎么说没来呢?”

  我说:“请看,有哪一尊佛菩萨的塑像像你们美国人?”

  而且佛教还要现代化,佛陀的教育才能发扬光大。二十世纪,由于科技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剧大变化。佛陀教导我们,自行化他要“契机契理”;“理”永恒不变,“机”则与时俱进。弘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如果违背时代潮流,必定行不通。从百丈大师至今,已经将近一千五百年。当代必须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祖祖相传的方法能适应过去,却未必样样都能适应现在与未来。因此,新的千禧年,佛教需要大幅度的改革。

  佛法虽有不变的原理原则,在形式上却没有定法。因此,佛法才能传遍虚空法界。佛法从不墨守成规,而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华严经》云:“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云:“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但革新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唯有大智慧、大德行、开悟证果的人才能办到。所以,现生逢新旧交替的时代,出家同修的使命、责任非常重大。

  佛陀从事的教育是义务教育,不接受报酬。如果接受报酬,人家会有疑虑;不接受报酬,人家才会尊敬,他会想:“你教我是真诚的,无条件的。”

  譬如,有些人很想请我们去讲经,但有顾忌,担心我们把他的信徒带走,把信徒的供养拿走,所以我们要消除他们的顾忌。如果其他道场请我们去讲经,我们讲完了就走,绝不与他们的信徒接触。信徒的供养全部留给主办讲座的常住,一分钱也不要带走。信徒如果要皈依,就请他们皈依常住的法师,我们讲经的人不接受。如此,他们就没有顾忌了,就会欢喜请我们去讲经。如果我们贪图一点小利,就会错失讲经的功德,会把许多法师讲经的法缘断了,罪过多重!

  如来的家业就是教学。我们今天发心学佛做佛弟子,续佛慧命,就要担当起如来的家业。帮助众生真正觉悟,即是如来家事。

  但并非每个人都能登台讲经,古人讲: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能力和环境条件。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学什么?确定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自己登台讲经的条件不足,就做护持的工作,护法与弘法的功德同等。以手表为例,上台讲经的人就像表面的指针,护法的人就像表内的机芯。只要机芯少一颗螺丝,表就不走了。

  李炳南老居士当年教学时,看到命短福薄的学生,就特别劝导他们,要发心弘法利生。李老师说:“弘法利生是世间第一大福。”我走弘法这条道路,就是接受他老人家的劝导。尔后事实证明,确实有效!一定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发心为佛菩萨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佛菩萨需要你服务,你自然会得到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

>>>续载中…

  (此《太上感应篇》讲记取自净空法师启讲于1999/5/11新加坡净宗学会,“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