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经论辑要:太上感应篇(38)

经论辑要:太上感应篇(38)

正己化人。 (经文)

  学佛要学得像,就要放得下。我第一次向章嘉大师请教,他教导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五十年来,我就是学这六个字。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一生的行谊,也是这六个字。他们没有自己的道场,也没有徒弟。信众虽然很多,他们只是劝导大家念佛修行而已。他们的心中真正清净,一尘不染。信徒不来找他,他们也绝不放在心上。他们没有烦恼、忧虑、牵挂,心中充满了智慧与慈悲。

  “放下”与“看破”是相辅相成的,能放下一分,就可以多看清楚一分;能多看清楚一分,就能多放下一分。菩萨修行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就是看破与放下而已。

  六度就是“看破”与“放下”,般若是看破,其余五度都是放下。布施是放下贪心;持戒是放下恶念;忍辱是放下瞋恚、嫉妒;精进是放下懈怠;禅定是放下散乱。

  注解说:“清贵容,仁贵断。”学佛人与世间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清高。清高的人能包容,有度量。寺院里供奉弥勒菩萨,就是表有度量,能包容。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多元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包容;若不能包容,则谈不上多元文化的教学,所以我们要把包容放在第一位。学佛人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学习与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和睦相处。

  “仁贵断”,“仁”指仁慈,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邪正,才是真正的仁慈。佛法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什么原因?感情用事就没有智慧决断。

  世出世法无比繁杂,而且世界上的学术著作太多了,如果靠读书学习,要到哪一年才能学通?李炳南老居士曾说,中国有一部大丛书是《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集,于乾隆年间编定,类似现代的《百科全书》。仅仅这部《四库全书》,一个人一辈子就读不完。乾隆以后,又有更多著作问世。除了世间法之外,还有出世间法,即三藏十二部经典。

  一个人的一生绝对无法读完这些书,那要如何才能“通”?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个秘诀:“至诚感通”,真诚到了极处就感应通达。古往今来,真正开悟的人,真正通达的人,都用这个方法。何谓“至诚”?曾国藩先生给“诚”下的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如果还有一个妄念,就不诚。诚到极处,极其微细的妄念都不生起,才是“至诚”。

  “通”是通达自性。“通情达理”,理是真如本性,用至诚的方法通达真如本性,就是究竟的通达。世间人不明究竟之理,没有通达自性,所以只能明了局部的事理。因此,通达自性才是根本。

  佛经言:“深解义趣”,就是通情达理。“情”是世间法、十法界,“理”是出世间法、一真法界。明了一真法界与十法界是一不是二,就是真正的通情达理。“达理”是证入自性。“通情”是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也达理,也证入自性。我们今天之所以无法通情达理,就是因为放不下“我”,有“我”就有私心,就自私自利,于是情也不通,理也不达。

  而无论出家、在家的佛弟子,都有度化众生的使命,都是菩萨。佛教教育成就的是菩萨法界,《华严经》的华藏世界是菩萨法界,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无量寿经》云:“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如果没有普贤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了。

>>>续载中…

  (此《太上感应篇》讲记取自净空法师启讲于1999/5/11新加坡净宗学会,“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