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禅国际__您我的精神家园
发新话题

准提法的判教思想初探

准提法的判教思想初探

准提法的判教思想初探

对于我们个人,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这么多法门,这么多宗派,——如何评判它、如何选择它?

现在,我们提倡的方法是:不从理论角度去判教,而是从修行和实用的角度来判教,下面就介绍准提法网络佛学院对佛教修持方法的判教方法:

一 易行道与难行道。这是按修行方法来分:做起来的难易程度。这与华严、法华、天台的判教思路绝对不一样。从实际修行的难易程度来讲,修行分为易行道与难行道。

二佛的应机、契机。什么是应机、契机?佛的这个理论方法是讲给谁的?有给菩萨讲的,有给比丘讲的,有给居士讲的,还有给罗汉讲的。对不同的人,有不同讲法。我们还可以再次划分菩萨的修行方法、比丘的修行方法、比丘尼的修行方法,可能一样吗?不可能一样。因此,佛才讲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易行道,他讲了三次;对舍利弗,讲一次;对阿难,讲一次;还给一个居士:维希提夫人,讲过一次。 大乘《无量寿经》是给阿难讲的,《阿弥陀经》是给舍利弗讲的。舍利弗是修什么的?四禅八定,阿罗汉禅定的基础很厉害。所以对他说,往生极乐世界,要一心不乱,一日至七日,即可往生。这个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对舍利弗来讲,容不容易?很容易。所以一心不乱对舍利弗讲的是易行道。正对他的根基。

对阿难讲什么?阿难记忆非常好,所以对他讲的是极乐世界发展史:法藏比丘,如何发愿、如何修行,48愿什么内容,然后,往生极乐世界的理论框架、因缘等等。

当释迦牟尼的弟子,一个国王,被自己儿子囚禁起来时,这对老皇帝夫妇马上要面临死亡时,释迦牟尼就给这个居士讲了《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有16观,13观以后,讲的是九品往生。九品往生的观点,是提倡十念都可以往生;甚至一念,具足信心,都可以往生!世间的福报回向极乐世界,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对居士讲的极乐法门。绝对不要把这几个融合到一起,要是把它们弄到一起,这是佛的智慧,不要为求高深而串改佛意!

三 法、报、化三身的划分。三者的各自修法是绝对不一样的。如果不把这三点划分清楚,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比如说,《金刚经》上说,“若以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着相。这是讲的法身。《观无量寿经》让你观落日、悬鼓,天天想太阳、鼓、庭台楼阁的形状,阿弥陀佛眉间毫毛是什么样等等。修的是什么?净土。是报身的净土。 善导大师,说看到阿弥陀佛了。有人会说你着相!那不是阿弥陀佛,金刚经不是说佛是没有相的吗。类似这样的矛盾很多。又比如,戒律方面,是讲缘起条件的:就是说你的这个化身应该如何行事的法则。但是对于求法身来讲,戒律都没有必要。所以打磨祖师才说梁武帝没有功德,禅宗讲什么都放下,讲究不二;那好!你杀人与不杀人,都是不二。那你能杀人吗?这边杀了,那边警察就来了;你还说自己不二?所以我们要对修行的方法进行划分,哪些是法身修行方法,哪些是报身修行方法,哪些是化身的修行方法。如果混淆了,会产生混乱。这样,才对自己学的东西清楚明白。是学得比丘的法门,还是居士的法门?这绝对是不同的。大家遇到最多的法门,可能就是比丘法门。因为多数法师,都要站在自己的观点上讲法。站在居士的观点上讲法的,不多!居士如何学佛?现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居士如何学佛?如何修行?

打个比方,比如极乐世界有个城池,释迦牟尼佛告诉个会游泳的人:极乐世界有条河,可以由河游到城里去;而后又遇到另一个人(他会撑杆跳),对他说:极乐世界的墙不高,你可以跳进去。遇到个腿脚不太好的老太太,对她说,城的这边有个门,你一推就进去了。这是打比方,一个是给居士讲的,一个是给罗汉讲的,一个是给菩萨讲的。这些方式,都可以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如果不用这种应机的划分方法,会产生很多的错误认识,甚至发生把佛经神秘化成自以为是的师说法。把上面三个人的故事听完,有些人可能以为到极乐世界,要先过一条河,然后要撑杆跳,最后才有个门进去。你就会从这游过去,然后跳一下,再推门。如果不按这三点划分的话,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宗派的发展,有好处——有利于教团的发展。但宗派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会觉得东西太简单没有意思;要完美自己的宗派理论概念,在圆融的过程中,可能要走极端:就是,把本来简单的东西变复杂了——确实吸引人!但易行道的东西可能变成难行道。

所以,我们从佛教思想的发展、进入中国的情形、我们面对现实的复杂情况等方面来看,如果不采取这三种鉴别方法的话,我们就不能选择能很好适合自己的法门。

现在社会复杂、竞争激烈,我们需要选易行道;我们要选择居士修行的方法;我们对法、报、化三身的修行方法要明确(详见七师的圆觉经讲义)。要明确下来,你到底要修哪个?你需要取舍,有些般若类的经典,比如《金刚经》,禅宗等,以修法深身为主;密乘呢,基本是修报身,是倾向,不是绝对的。律宗是修化身的;华严境界,就是融合法身和报身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你深入学习之后,就会掌握了。有这个大的理念之后,我们才真正对有的问题,放在大缘起中来讲,以及如何正确处理。

居士是入世的,比丘是出世的。我们处理问题时,往往在这两点上处理不好。

在我们这个世界,大乘佛教的菩萨只有一个是现出家像的——地藏王菩萨。其他菩萨,都是带发髻的。菩萨坐,是一脚在座上,另一只脚是踩在地面的,随时随地可以下来,为众生服务。这是真正大乘的教义!

太虚法师说,我们国家的佛教好像是大乘,其实走的是小乘佛教的路子。我们看南传佛教,比如泰国的佛教,它是看似小乘,实际上走的是大乘路子。主要的原因在于如何判断居士性质的问题。我们汉传佛教对居士的修行,是让居士学出家人,出家人修学什么,居士就学习出家人的修行课程。

而南传佛教不是这样,它的出家人修四禅八定,居士不要修,你就是做好自己本分,自己在家的事情。居士如果想学习佛教的话,你们可以出家。哪怕你只出家7天,也是按出家的生活方式来修行的,或者出家两年。出家时,夫妻要办离婚手续,还俗再办复婚手续。把这7天的福报,回向给自己父母。如果一个男人,一生中,7天的出家都没有,会被人看不起,觉得你没有孝心!

我们看它是不是入世的?绝对是入世的,它对待居士方法就是不同。我们不说它的高下,只看它入世的这一点。当然我们不可能选择南传佛教这种对待居士的方法,我们知道佛说8万4千法门中,绝对是有对居士讲的法,而且很多。只不过,过去并没有被重视起来。

我们还是要学习维摩诘的精神:提倡入世修行。入世修行有个基础,就是要保证往生极乐世界,解决生死问题,然后再谈入世的问题。

对大环境要认识清楚,我们知道,现实的佛教是个及其复杂的体系,各宗派林立,而且都认为自己是最究竟的。这种情况,我们如何选择?

希望居士的佛教不是出世的!佛教徒要在社会中创造价值,要显现他的智慧与快乐。首先,我们对佛教必须有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你就不会按这个道路来修行。

转贴

用余生想做的事

笼罩在何雪石身上的光环很强盛,随便说出几个来也会让人瞠目结舌,比方说开着一辆越野车,长途奔袭3100公里,四十个小时后,以匀速90码的速度,从成都到乌鲁木齐;比方说,驾驶着自己的越野车作为FFI(国际濒危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向导一路开进可可西里,穿越无数的池沼和险滩,靠着一口煤气罐在零下几十度,海拔4800米的无人区生存了四天。
  何雪石轻描淡写地笑笑:“都是提前退休的结果。”早些年的时候,何雪石是一名非常敬业的摄影师,还给报社写专栏,天天的工作就是围着文字和图片转悠,等着编纂催稿子,等着将照片一一修改润色,平静得几乎只用动动手指的工作,但深藏在何雪石内心深处的梦想却从未消失过——作为男人对速度与激情的挑战和征服。
  编号025,九十九度户外越野俱乐部成员,何雪石决定寻找自己心中最理想的糊口,固然看起来有些疯狂,但不容小觑的成绩让何雪石的“提前退休”十分成功。作为全国唯逐一名单车参赛的选手,何雪石奔赴新疆参加环塔越野拉力赛,没有强盛的后勤保障,也没有可以依靠的组织,何雪石成为环塔比赛中最彻底的孤胆英雄。可可西里的无人区,零下23°的气温让附近的一切进入休眠状态,何雪石在车身后安营扎寨,搭建帐篷,煮开湖水,胡乱吃一通泡面,可可西里晴朗而高远的天空有让人疯狂的秘密,驾着车在草地上恣意乱行,远处的雪山顶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偶然能见的游牧民碰劲经由,何雪石庆幸自己看见了全天下最纯挚最善良的笑脸。
  将剩余的生命转化成无穷的动力,在经历过如同传奇般冒险的人生之后,身着冲锋衣和牛仔裤的何雪石让你看不出春秋,假如说所有男人曾经都在心中做着一场参加越野拉力赛的梦,那么很显然,何雪石至少没让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了。


刺刀
56刺刀

TOP

发新话题
最新文章


主页【电子禅国际】 论坛【电子禅论坛】 最新【电子禅最新】 赞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