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西藏的活佛并不是真的成佛了,活佛在藏地的“仁波切”不恰当的翻译为汉语。给您转篇文章看看:
藏傳佛教--
「活佛」不是活的「佛」
文‧林聪
最近,香港出現國內來的「活佛」涉嫌非禮女信徒事件,成為報章的頭條新聞。本文對「活佛」「仁寶哲」「靈童」「喇嘛」「法王」等名稱解釋甚詳,極堪一讀。
與藏傳佛教打交道的人,少不免會聽過「活佛」這尊稱,有些人會盲目地以為「活佛」就是活的佛,也有好些人感到不以為然,懷疑怎麼在西藏會有這麼多活的佛呢!
「活佛」與「仁寶哲」
「活佛」一詞,可見於不少明、清文獻之中(在漢傳佛教中也採用這尊稱,但那就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內了),例如清朝皇帝賜予好幾個西藏高僧的封號及印章中,就的確能讀到漢文「活佛」二字。著名的章嘉國師是乾隆帝的上師,文史中亦常以章嘉活佛之名尊稱。這些歷史上的封號,全要出於皇室的冊封及尊崇。
在西藏,其實並沒有「活佛」這種稱號。現今我們聽到在漢語中稱為某某活佛的人,在西藏其實被尊稱為某某仁寶哲或某某祖古。「仁寶哲」(Rinpoche,亦作「仁波切」及「寧波車」等)一詞直解為「寶」,並不一定指人物,也用作稱其他的事物,例如「輪寶」 (Korlo Rinpoche)等。在被用作尊稱人物時,也一定就表示被稱呼者是轉世者。一般來說,轉世者被尊稱為某某仁寶哲,但好些並非被認証為轉世者的重要人物也被冠以這個稱號,譬如一寺之長就不論是否轉世者,一律尊稱為堪仁寶哲(Khen Rinpoche,意為「方丈寶」)。「仁寶哲」一詞只解作「寶」,其中完全沒有「活佛」的含義在內,被冠以此封號的人也從未說過自己是佛,只是漢地譯員往往習慣性地把「仁寶哲」意釋為「活佛」,例如把貢唐仁寶哲稱為貢唐活佛等譯例,也有把此詞譯作「佛爺」的先例,這是與藏文原字完全拉不上關係而習非成是的譯法。
「祖古」與「呼圖克圖」
另一種情況是,藏文中的原字是「祖古」(Tulku,也作「朱古」及「祖固」等,蒙文中稱Hutukutu,漢譯為「呼圖克圖」),意思是「轉世者」或「化身者」。「祖古」並非一種尊稱,被用於被認証為某大修行者之轉世化身的稱呼。所以,一位「仁寶哲」不一定是一位「祖古」,但任何一位「祖古」都可以用「仁寶哲」作為尊稱。我們在尊稱一位轉世者時,會稱呼為某某仁寶哲,但被稱呼者依傳統只會自稱為某某祖古而不會為自己尊稱。在近代,這個情況有少許改變,有好些轉世者在自稱為某某祖古(例如在電話中自報身份或回信簽名時),漢人往往以為是另一個陌生人,而不知道此即為某某仁寶哲之自稱,所以鬧出不少笑話。筆者就見證過家師與訪者間這樣的一段對話:
訪者:「請問您是祈竹仁寶哲嗎?」家師:「對,我便是祈竹祖古,有事嗎?」訪者:「噢,我不是找你,我要找祈竹仁寶哲。你的名字跟大師差不多,你是他親戚嗎?」
所以近年來,不少轉世者為了省去麻煩,在與漢人或洋人打交道時,只好也把自己稱為「仁寶哲」了。不過不論是「仁寶哲」或「祖古」任何一詞,也都完全沒有「活佛」之意在內。當然,筆者不能否定在轉世者當中會有佛的化身在內(即使在凡夫當中也可能有佛之化現為凡夫相在內),而作為弟子的人,視師為佛(不論師者是否有「仁寶哲」或「祖古」封號)也永不會是錯的。這裏要指出的只是,把「仁寶哲」及「祖古」稱為「活佛」,並不是正確的翻譯。事實上,「活佛」這個詞本身亦甚有不合邏輯之處,難道佛還會有死活之分嗎?這幾十年來,不少西藏高僧也開始注意「活佛」這種稱呼之不當。達賴喇嘛及班禪大師兩位,便曾多次公開指出這種稱呼之不正確。在台灣及香港,近年來也已較少人把「仁寶哲」及「祖古」稱為「活佛」了,但這種風氣在中國內地仍然普遍。
談到活佛及轉世者,還想提另外幾個概念。有些漢人一聽到「仁寶哲」或「祖古」這些封號,便盲目地視為聖人。其實在西藏,也有不少具封號的人並不顯得就一定是大修行者。家師亦提過,具轉世者封號的人中,有些的而且確是聖人的化現,有些是比較有修持證量的人之轉世,也有純為繼承某位已往生而有權勢及影響力的宗教領袖地位而冊封的情況,並不可說具備這種封號的人便不需修學,肯定便自幼便是聖人。(即使真正的轉世者,一樣要接受嚴格的佛法修學過程才堪為人師,而且其教育往往比普通僧人更為嚴格。)反過來說,在沒有這等封號的人當中,也一樣可以有佛的化身或有證量者的再來。所以拜師必須觀察其修持及學問等,而並非看他有否封號。
「轉世靈童」
中國內地常用到「轉世靈童」這種稱呼,把某某轉世者稱為某某的轉世靈童,這也是令人費解的一回事。在轉世者長大後,「靈童」這詞便變得不合用,大家便稱他為「活佛」了。在藏文中並不存在這種矛盾,一律稱為「轉世者」或「化身」。這裏所說的「轉世」,是指有修持證量者之乘願再來(但剛才也已提及,很多「轉世者」只是名號之合法繼承人,並不就是名號原用者之乘願化身再來),並不指凡夫受業力牽引而無奈的輪迴。
「喇嘛」與「法王」
在漢地,還有另一種不太健康的情況,把任何西藏僧人都一律稱為「喇嘛」,或把轉世者稱為「法王」。「喇嘛」一詞意為「無上」,嚴格地說只被用於堪稱為人師者(倒也不一定必定是比丘僧身份)之稱呼。在西藏,一般稱比丘僧為「既朗啦」(Gelongla,Gelong是「比丘」之意,la是尊稱)。在不知對方是比丘還是沙彌時,多稱呼為「固淑啦」(Kusula,意為「貴體」)。稱呼所有僧人為「喇嘛」,本來也並非有大不妥之處,在漢傳佛教中亦有把任何出家人稱為「師父」的尊稱習慣,但在西藏傳統上一向只會稱師者為「喇嘛」。(近年來與洋人及漢人接觸多了,藏人也開始隨俗而姑且稱所有僧人為「喇嘛」,以省去解釋分別的麻煩。)
「法王」一詞,在歷史上似乎只被用作尊稱少數的幾位宗教領袖、已圓寂的大師及某幾尊護法。近年來,內地南方及北京一帶,一年便不知有多少個「法王」經過弘法,好像在西藏「法王」比普通和尚還多似的。筆者認為這是信眾盲目吹捧與過度尊稱及某些好名利者的自我吹擂而致,在西藏絕對沒有這麼多被稱「法王」的宗教領袖!
(
[此贴子已经被大象于2004-9-8 21:09:28编辑过]